最近,各種醫療劇在各大衛視如火如荼地播出,對于醫患關系的問題,網絡上的評論可謂五花八門、褒貶不一。我認為,惡化醫患關系的首要原因,就是過度醫療,醫療也應該引入質量體系。
在此,我想先給大家講一個真實的故事:一位老人住院40天,醫藥費高達33萬余元,但他卻沒能走出這家醫院。2011年1月29日凌晨,代莉父親終因多器官功能衰竭去世。在料理完父親的后事后,代莉開始梳理這長達數十頁的醫藥清單。這樣的清單對于普通患者來說,無疑是天書,而作為醫生,代莉對于醫藥清單卻能讀出個中奧妙。
除了藥物數量差異外,代莉認為護理上也存在著重復、分解收費。統計記錄顯示,代莉父親在住院期間使用了10種抗生素,包括112元一支的頭孢哌酮、156元一支的萬古霉素、196元一支的泰能、30多元一支的舒普深,甚至有時同時使用了3種抗生素。
而更讓代莉氣憤的是,父親是1月29日凌晨4點半去世的,而1月30日費用清單上還依然顯示按小時收護理監護費用,居然多收了21個小時。就在代莉父親去世后的第10天,清單上還產生了一筆294元的“聯網劃價西藥”費。代莉說:“我們都為爸爸料理完后事了,醫院還在為他開藥?”
一位網友在網上留言道:醫院是救死扶傷的地方,各地見于報端的醫院亂收費行為,讓人特別憤怒,不清不楚不明不白的收費,是不是比光天化日之下明目張膽的搶劫還惡劣呢!
其實,增大收費的主要方法就是“過度醫療”,小病大治、大病豪治。小小的感冒,可能按支氣管炎治;吃幾天藥就好的病,至少讓你輸液一個療程甚至更長;進了重癥監護室,不花個幾十萬元別想出來;癌癥患者生命不息,化療不止……而濫用心臟支架,是過度醫療的典型案例。目前,我國心臟支架使用量連續3年每年增加6萬個以上。在新加坡,需要放支架的病人最多只能報銷3個,如果超過這個數量,醫生需要陳述理由。然而,我國有的病人竟然被放置了7個心臟支架,被稱為“鋼鐵長城”。對于冠心病患者,國際上放支架和做搭橋手術的比例是7∶1到8∶1,而我國卻高達12∶1,很多不該放支架的人都被放了支架。
與支架、瓣膜、鋼板等植入性醫療器械類似,抗生素是目前最常被濫用的藥品。據浙江大學醫學院肖永紅等人調查,我國抗生素原料人均年消費量比一些發達國家高幾倍。世衛組織推薦的抗菌藥物院內使用率為30%,因為國情等原因,我國衛生部門設置的底線則是60%。
腫瘤是“過度治療”的又一重點領域。病人檢查出腫瘤,家屬一般會傾盡所有去治療,認為不治是對不起病人。而一些醫生正是抓住病人及親屬的這種心理,拼命用藥、用最好的藥,而這種治療的結果往往是“人財兩空”。
由于過度醫療界限模糊,一般很難被嚴格認定,醫生總能把過度醫療解釋為合理行為,把道德問題歸為技術問題。
任何一個社會現象的背后,都有著復雜的經濟利益關系。近年來,醫院和房地產業一樣,已經成為暴利行業。現在,很多醫院都在進行新一輪擴張,其背后隱藏的是難以抑制的逐利沖動。
就心臟病治療而言,搭橋手術是最好的方案,但現在醫生普遍不愿做搭橋手術,而傾向于放支架。據了解,國產支架出廠價一般為3000元,賣到醫院價格漲到1.2萬元,進口支架到岸價6000元,用在病人身上就上漲到近2萬元。一些醫生不愿“搭橋”偏愛“支架”,不僅因為支架利潤多,還因為醫生能拿回扣。
越來越高的醫療收費,侵占了患者利益,使廣大患者深受其害,“看醫生”成了一件讓人頭疼的事情。
首先是去不去看病的問題。
前幾年衛生部做過的一項調查顯示,中國約有近半居民有病不就醫,29.6%的居民應住院而不住院;其次就是費用問題。看一次病少則幾十元,多則幾百元、上千元,住院就幾千元、幾萬元的花。“看病恐懼癥”在不少居民、村民中出現,談看病色變,有人戲稱:“看一次小病三個月沒肉吃,住一次院三代人省一年。”
“救護車一響,一頭豬白養”;“小病拖、大病扛、重病等著見閻王”;“脫貧三五年,一病回從前,得個闌尾炎,白耕一年田”。這些流傳在農村的順口溜,道出了村民們的心頭之痛。
“是藥三分毒”,過度醫療不僅加劇了看病貴,也給患者身體健康帶來隱患。山東省千佛山醫院腎內科主任許冬梅說:“過量使用抗生素,不但導致細菌耐藥,出現‘超級細菌’,還容易引發患者急性腎衰或肝衰竭。”
在中國的公立醫院,“開單提成”由來已久。盡管它早被衛生部明令禁止,卻從未在醫院內消失。實際上,“開單提成”已成為支撐中國醫院運轉的一項重要制度,盡管它一直以潛規則的形式在地下運行。在這種制度的刺激下,醫院出現可怕的逆淘汰現象:一些醫德良好、醫術精湛的醫生因為不能或不愿以他不認可的方式為醫院賺錢而被掃地出門;而有些醫德敗壞、醫術粗劣的醫生卻可能因為心狠手黑而名利雙收。正因為如此,中國醫療界才出現了如王雪原、肖啟偉、胡為民、陳曉蘭等孤膽英雄,而他們又無一例外地處境凄涼。也正因為如此,中國的醫患糾紛才得以驚人地增長、惡化,醫患關系勢同水火。
醫院應該是為公眾服務的神圣殿堂,醫生擔負著救死扶傷的神圣職責,醫生不僅要有高超的醫療技術,同時還要有為人民服務的高尚醫風醫德。病人到醫院就診,已承受了肉體上的痛苦,如果再從經濟上損害病人的利益,那么病人則在精神上又遭痛苦,這對病人的早日康復是十分不利的。從病人身上打主意,那是一種劫貧濟富的行為,它不亞于謀財害命,十分不道德。因此,醫院要教育醫護人員樹立高尚的思想道德,端正品行,視病人為親人,千方百計為病人著想,既要為病人治好病,又要一分一厘地為病人節約開支。
針對醫院亂收費的情況,價格主管部門應加大對亂收費和價格違法行為的處罰力度,讓醫療機構認識到亂收費無利可圖,斷絕醫院通過亂收費增加收入的念頭。在必要的情況下,還可與其他部門相互協作,對亂收費部門給予經濟處罰的同時,追究當事人的經濟、政紀直至法律責任,做到有法必依,違法必究,并通過多種途徑對亂收費的單位予以曝光,達到以從嚴處罰來促進教育的目的,使醫院收費走向規范化、合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