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油脂是一種富含熱能的營養素,是人類的生命能源之一,但食用油脂在存放過程中就有可能發生渾濁,或者發生難聞的哈喇味,這就是我們所說的油脂酸敗變質。酸敗變質的油脂不僅營養價值降低,不易被人體吸收,并且容易引起人體中毒。了解油脂酸敗的基理和外來因素,合理存放油脂,對人們的健康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一、油脂的性狀
食用油脂是從油料中提取的脂肪,是一分子甘油和三分子脂肪酸化合而成的甘油酯。多數食用植物油大都由不飽和脂肪酸組成,不飽和脂肪酸的凝固點都比較低,因此植物油在常溫下多呈液體。
由于油脂的不飽和脂肪酸在一定環境條件下受空氣中氧氣所氧化,生成過氧化物進而降解為揮發性的醛、酮、羥酸的復雜混合物,使得油脂酸敗變苦,產生難聞的哈喇味。這就是油脂酸敗的主要原因,所以含不飽和脂肪酸多的油脂,比較不耐儲存。根據酸敗形成的方式不同,可將酸敗的原因及其解決的辦法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二、影響油脂酸敗因素及其解決的辦法
1.水分。水分是參與脂肪水解的重要介質,并能助長酶的活性與微生物的繁殖。因此,油脂中混有水,就會加速油脂的水解而酸敗變質。
一般認為,油脂含水量超過0.2%,水解作用就會加強,游離脂肪酸也會增多。含水量越高,水解速度就越快,油脂就會迅速酸敗變質,失去食用價值。
由此可見,油脂中的水分含量是油脂安全儲藏的重要條件,也是引起油脂酸敗變質的重要因素。所以,在油脂的保管中,要嚴格防止水分的浸入。
2.雜質。油脂中,特別是未精煉的毛油中,常含有如磷脂、蛋白質、蠟、餅末、種皮等雜質。
這些雜質最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長繁殖,能加速油脂的酸敗,如在高溫下,酸敗的過程就會更快。
通常油脂中雜質含量超過0.2%時,就容易引起油脂分解酸敗,雜質含量越多,油脂酸敗速度就越快,失去食用價值。因此,雜質多的油脂不耐儲藏。
3.空氣?諝庵械难跏且鹩椭趸冑|(自動氧化)的主要因素。油脂長期接觸空氣,空氣中的氧就會加速不飽和脂肪酸的氧化而酸敗變質。因此,應嚴格密封儲存。
4.溫度。油脂在較高的溫度下,可以加速它的氧化反應,增強脂肪酶的活性,促進微生物生長繁育,并分泌蛋白酶、解脂酶,使油脂中不飽和脂肪酸加速氧化分解、酸敗變質。一般每升高10℃,油脂酸敗速度約可增加一倍,而降低溫度則能中止或延緩油脂的酸敗過程,所以油脂應存放在陰涼處。
5.日光。日光照射不僅會增加油脂的溫度,還因在日光的紫外光的照射下,常能形成少量臭氧,當油脂中不飽和脂肪與臭氧作用時,在其雙鍵處能形成臭氧化物。進一步分解成醛、酮類物質而使油脂產生哈喇味,失去食用價值。
與此同時,在日光照射下,油脂中所含的維生素E受到破壞,抗氧化的功能減弱,因而也會加快油脂氧化酸敗的速率。
故儲存油脂應注意避免日光照射和強烈的照明。
三、酸敗油脂的品質變化
食用植物油品種主要有大豆油、菜籽油、花生油、玉米油、葵花籽油、亞麻籽油、橄欖油等。
植物油脂在儲存過程中,由于保管不善,常會引起油脂酸敗變苦現象。油脂酸敗變苦一般分為三個階段:首先是游離脂肪酸增加,酸值增高;其次是油脂中的沉淀物增多,透明度變小,顏色變深,渾濁度增大;最后是酸敗,產生酸的和苦的滋味及氣味,俗稱哈喇味,食用品質大為降低,導致不能食用。酸敗過程也使油脂中的營養素(如亞油酸、亞麻酸、油酸)同時遭到破壞。
長期食用變質油脂,機體可因缺乏必需脂肪酸而出現中毒現象。
四、科學鑒別食用油脂的偽劣
油脂酸敗后,其物理化學指標會有所改變,如油脂的比重、折光指數、酸值、過氧化值及皂化價都會增加。
通常鑒別油脂是否酸敗,一般都從檢驗油脂的酸值、過氧化值、沉淀物、透明度、色澤、氣味等方面入手,而酸值、過氧化值超過國家標準規定,又有哈喇味的,為酸敗的主要標志。
綜上所述,我們了解了食用植物油在儲存期間容易引起酸敗的原因,同時食用植物油是人們日常生活一日三餐的必需品,我們該從哪些方面鑒別食用油脂的偽劣?下面向大家介紹二種科學鑒別方法:
一種是食用植物油的化學鑒別法:根據國糧發[2000]143號文件《糧油儲存品質判定規則》中食油儲存品質控制指標規定,食油以酸值(即酸價)、過氧化值二項指標來判別,只要有一項符合下表“陳化”規定的,即判定為陳化食油,不宜食用。
食油儲存品質控制指標
一般情況下,新鮮的油脂在感官上感覺不到異常,當酸價高于3.5mgKOH/g時,油脂出現不愉快的哈喇味;酸價超過4mgKOH/g較多時,人們食用后會引起嘔吐、腹瀉等中毒現象,酸敗的油脂不能食用。同時,在GB1535-2003《大豆油》、GB1536-2004《菜籽油》中規定,其原油質量指標中酸值(即酸價)不得超過4.0mgKOH/g,四級成品油質量指標中酸值(即酸價)不得超過3.0mgKOH/g,由此可見,食用植物油的酸價控制3.0mgKOH/g范圍之內,消費者可以放心食用。
對于過氧化值指標,成品大豆油、菜籽油應控制在12meq/kg范圍之內;成品花生油,葵花籽油的過氧化值指標應控制在15meq/kg范圍之內(GB1534-2003《花生油》及GB10464-2003《葵花籽油》標準中規定),消費者可以放心食用。
另一種是食用植物油的感官鑒別法,消費者需掌握以下幾點要領:
一看色澤:油的色澤深淺因品種不同而色澤不同。一級油的顏色最淺,但太淺了以至于發白也不好。各種植物油都會有一種特有的顏色,經過精煉,會將它們清除一些,但是不可能也沒必要精煉到一點也沒有,精煉程度越高,營養損失相對多一點,有點顏色對身體無害。
二看透明度:要選擇澄清、透明的油。
三看沉淀物:質量正常的油無沉淀物和懸浮物、粘度小。
四聞:各品種的油都有其固有而獨特的氣味,聞其應無酸臭等異味。取一、二滴油放在手心,用雙手快速摩擦發熱后,用鼻子聞應沒有異味。如有異味就不能食用。
五嘗:質量正常的油應無怪味,如油有苦、辣、酸、麻等味感則表明已變質。
六查標識:查看包裝上標注的內容及商標,特別是食品名稱、配料表、凈含量、質量等級、保質期和出廠日期,無廠名、廠址及產品標準代號的千萬別購買,并要加貼生產許可證(QS)標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