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家郵政局的強硬干預下,當前順豐菜鳥之爭已收官,要求雙方于6月3日中午12點前全面恢復業務合作和數據傳輸,至此雙方握手言和。
回顧雙方撕逼大戰,有兩個事實依然不清晰
其一,截止目前,究竟是誰首先關閉了物流數據接口依然是謎。當時菜鳥方面率先發聲,稱合作伙伴順豐突然關閉了物流數據接口。順豐的回應是阿里系平臺將順豐從物流選項中剔除,下線豐巢接口信息,已對商家發貨造成困擾。
第二,在信息安全升級上,到底是誰在大量調用誰的隱私數據也是個謎團。比如菜鳥稱在信息安全升級上,順豐及豐巢出于各種原因并不配合。
而順豐方面不認同這種說法,稱菜鳥網絡出于自身商業利益,要求豐巢提供與其無關的客戶隱私數據,包括非淘系數據。但菜鳥稱菜鳥從未要求順豐提供非淘系數據,卻指豐巢快遞柜與菜鳥對接后,一直大量調取淘系數據,超過合理使用范圍。
從目前來看,誰首先封殺誰以及誰在大量調用誰的隱私數據的真相可能是沒法理清了。但肯定已讓商家與用戶利益受損。
因為順豐暫停數據接口后,淘寶上順豐包裹的物流詳情無法正常回傳,商家無法確定買家是否已經收貨,買家跟蹤不到商品的實時信息。尤其是時下櫻桃、荔枝、楊梅、芒果等生鮮農產品寄遞業務都受到了一定影響。這也是為什么國家郵政局要求雙方恢復數據傳輸。
“用戶利益“之爭背后的遺留問題:隱私數據如何保護該給用戶一個交代
順豐是一個低調神秘有性格也很有實力的公司,它也有自身的野心與戰略布局,因此說菜鳥順豐都在為數據護盤沒錯,數據業務對于雙方來說,都是未來新的增長點。 對阿里這種互聯網巨頭公司來說數據互通和持續跟蹤是運營層面優先級權重非常高的,互聯網巨頭們都需要在全方位占有用戶數據的基礎上才能為具體的個人的數據畫像并對接到具體用戶的營銷與增值服務等諸多方面。
而對于順豐來說,上市之后面臨新的增長點的焦慮。早在2016年5月,順豐就推出了一款數據增值服務“數據燈塔”。覆蓋3C、服裝、鞋靴、母嬰、美妝、生鮮、家電等多個行業內外數據,通過智慧物流幫助商家優化產品運營,調整營銷策略。
順豐的電商業務也在如火如荼的開展,包括“順豐E商圈”、順豐優選、嘿店、到風趣海淘等。阿里的“電商+菜鳥”碰上順豐的物流+電商,數據對于雙方的戰略意義就不言而喻了。
因此,雙方對物流數據共享與保護處理各執一詞,也有各自的理由。順豐方面稱,封殺背后是阿里方面想讓順豐由使用騰訊云切換到阿里云。表示不會因為任何商業利益或脅迫而損害任何用戶利益。
對于順豐來說,所謂“用戶利益”背后的本質布局電商、金融等生態體系的需要。對阿里來說,盡管順豐在阿里系的電商件規模不大,但順豐作為品質快遞商,背后是更有價值的高品質客戶群的數據。
菜鳥網絡構筑的是大數據驅動的供應鏈基礎設施平臺,它需要這些高品質客戶的數據來拉升數據庫平臺的價值,只不過順豐的野心要構建自身的封閉王國而不允許它人染指自身的利益領地。本質是兩個有野心的巨頭在核心戰略上碰撞到了核心利益。
在國內,一旦涉及到核心利益沖突,都沒有真正的開放與共享,“用戶利益”都是爭取輿論支持的幌子。但說到底,在今天的物流環境下,如果各個快遞公司都要封閉自己全部的數據,用自己的系統,那么最終形成的一個個封閉數據孤島。
因此,開放共享可能是未來物流電商整合中必然需要達成的共識,只是,它需要各方更合理的切割好各自的利益蛋糕并劃好各自不可觸及的領地。
而在當前,事實上核心問題依然是巨頭對撕背后被忽略的問題,即用戶數據的處理以及隱私數據的保護問題,雙方也有必要給用戶一個交代。
背后的站隊文化值得玩味
盡管雙方紛爭已落幕,但這場互懟大戰背后的站隊文化值得玩味。我們看到,許多互聯網企業紛紛站出來聲援其中一方反對另一方。
比如事件發生之后,圓通表示,愿和菜鳥一起攜手,為商家提供更好的服務。圓通支持菜鳥的背后是股權關系。2015年,阿里巴巴聯手云鋒基金,戰略投資圓通速遞,據說金額是數十億,占10%股份。順豐的競爭對手三通一達都站隊阿里。阿里的競爭對手京東,美團,騰訊,網易等都站出來公開支持順豐,吃瓜群眾普通大眾多數站隊順豐。
還有業內人士觀察到,淘寶天貓賣家顯得立場模糊,輿論上支持順豐,實際行動站隊阿里。畢竟,阿里的流量在那兒擺著,也不敢明著得罪。另外,兩大巨頭互懟導致生鮮農產品寄遞業務受損,因此全峰快遞、易果生鮮等公司支持菜鳥。
我們看到站隊力挺的背后,基本上是利益驅使。再看劉強東說的那句被廣泛引用的觀點:菜鳥網絡就是在幾家物流公司上搭建系統,說得好聽是提升這幾家物流公司的效率,說得難聽點,這幾家公司的大部分利潤都會被菜鳥吸走。
而菜鳥的本質是什么?它是一個物流數據化系統平臺,接入上下游快遞公司、倉配服務商、日日順、落地配公司等,要打通的是跨境、快遞倉配、末端配送的全網物流鏈路,涉及智慧快遞、物聯網以及云計算業務等布局。這其中,物流數據是系統的核心。
但如今的豐巢定位同樣是整合上下游快遞,業務范疇同樣包括智慧快遞、物聯網、云計算、投放智能快遞柜等業務的布局。當初也是順豐、申通、中通、韻達、普洛斯聯合創建的,也同樣是一個基于物流公司的數據化系統平臺,有業內人士說,它就是一個縮小版的菜鳥。
如今京東、美團和網易公開聲援順豐,都宣布全面接入豐巢自提柜。那么按照劉強東的說法,未來接入豐巢的公司其利潤又會不會被豐巢吸走?公民的隱私信息誰來保護?
因此,我們看到大佬們的表態雖然是有合乎邏輯的一面,但都是夾帶私貨的。
中國向來有山頭文化與站隊文化。中國互聯網形成了BAT三大無可顛覆的巨頭勢力,尤其是騰訊阿里兩大巨頭持續成長,勢均力敵。
在巨頭的覆巢之下,許多互聯網公司要切入該領域分一杯羹變得越來越艱難,他們對于實力在自身之上但與自身某個業務有強競爭關系的巨頭基本是抱持看不慣,但又干不掉的一種心態。因此,找準一個機會,抱團形成一個利益共同體來抗衡更強大的競爭對手,并搶占原本搶不到的市場蛋糕一向是中國互聯網所信奉的狼性文化的一部分,所以抱團找安全感的國民性在這種站隊文化中體現的淋漓精致,而與所謂的用戶利益并沒有多大關系。
事實上,在重大事件以及與自身利益相關性不大的撕逼大戰中,不站隊兩邊都不得罪其實更好,過去中國人的處世哲學是能不表態,就不表態,能不站隊,就不站隊。但如果自身處于利益既得者群體或者利益相關者群體之中,站隊往往就是必然的選擇,因為若處于利益相關方,兩邊都不得罪其實是兩邊都得罪。
魅族李楠曾經在知乎說了這樣一句:判斷站哪里?是一種智慧。說是智慧,是因為你要理解和分析相關因素。要洞悉和排除相關的干擾。尤其是要有擔當,你要為自己的判斷負責,承擔責任。
但互聯網上的恩怨向來都只有利益,很難說有絕對的對錯與責任,國人自古就是講宗族,族群以及地域和血脈。前面說到的雙方互懟的兩個謎團,目前來看誰在撒謊外人是看不出來的,因此選擇站在哪里也是一種智慧。
但這種智慧在網民群體中很難體現出來,大眾往往是盲目的,許多網民的特點是不問事件因果由來,只憑個人好惡。這次順豐與菜鳥互懟,網民基本上不針對事情本身就事論事,而是更多憑直覺。在這里,順豐的品質服務導致其在用戶口碑中占了上風,有網友說,“快遞公司分兩種,一種是順豐,一種是非順豐”。加之劉強東以及丁磊都表態:相信順豐的品質、王衛的為人。因此許多網友都表示,順豐的用戶體驗是高于菜鳥的,所以想當然認為順豐沒有撒謊。
在被裹挾的情緒中,低調神秘的王衛PK高調性情化的馬云,用戶會支持誰,誰會在輿論戰中處于上風一目了然。
因此許多用戶更傾向于認為阿里是更為強勢的一方,而順豐是弱勢的一方,有網友表示阿里此舉無異于店大欺客,吃相難看。還有網友說:“菜鳥如果壟斷了物流,以后包裹郵費它一家說了算,誰來保證消費者利益?”
但吃瓜群眾沒有看到的是,這次事件恰恰說明了順豐在快遞行業的壟斷地位并且對整個產業鏈上下游的影響力,我們甚至看到順豐對當前需求正旺的生鮮產品寄遞業務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國家郵政局也不得不出來協調并要求“郵政企業和其他快遞企業組織運能,努力保持生鮮農產品外運渠道暢通。”而國家郵政局表態雙方要顧全大局也恰恰是一種敲打行為。
而對于站隊的互聯網大佬來說,它們的站隊智慧就是要順應用戶,多數用戶的立場站在哪里,大佬們就順著民意往哪兒站是最好的。如果網民用戶的心聲跟自身的利益密切相關,那站出來表明態度就更是順勢而為的選擇了。
從京東、網易到美團,選擇支持順豐幾乎是必然的選擇,因為當下都有在做著與電商相關或者與O2O相關業務,這是難得的可以站在道德制高點抓住把柄踹對方一腳并為自身業務順勢營銷的機會。而用戶則成了被輿論牽著走的一方。大佬們的力挺恰恰迎合了大眾的情緒,推動大眾將另一方推向不義的一方。
正如多年前三聯周刊主編朱偉曾發過的一條微博:「我們太習慣于把什么都變成群眾運動。因為有道德審判為前提,站隊、表態就成為必須,態度越積極越得分,道德臺階就越抬越高。」
同濟大學朱大可教授曾經在《流氓的盛宴》里說:國人一旦陷入某項爭論,首先想到的是站隊,而非對事實的探究,對真相的追求。這是一種流氓厚黑的悠久傳統,只看利益、只挺兄弟,不看事實,不問對錯。”
這在順豐菜鳥的封殺戰中體現的比較明顯。
在互聯網封殺戰之中,弱勢的一方基本上會被推向道德的高地。當年的QQ與360之爭,輿論也是一邊倒支持360。強勢的一方基本也會蓋上以強凌弱,以大欺小的帽子,無論強勢的一方如何反駁,擺數據講道理,用戶都會自動忽略。
這就是中國互聯網網絡輿論的基本特點。因為中國互聯網江湖向來忌排斥巨頭收編整合的動作,這背后是人們以及弱勢企業的同情以及對巨頭一統江湖的忌憚。
有人說,大多時候是,兩個人打架,不相關的人站在哪個后面都很傻。羅馬詩人Tibullus有一句詩:在孤獨中,一個人要像一支隊伍。但在中國,一個人成不了一支隊伍,抱團才能取暖找到安全感,但對于吃瓜群眾來說,保持理性思考與就事論事的思辨能力特別重要,不過在互聯網狼性文化的土壤下,企業之間站隊是利益相關方與利益捆綁體要生存發展必然要做出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