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東方IC
7月15日,貝因美發布了2016年半年度業績預告修正公告,預計今年上半年,貝因美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虧損2.1億-2.3億元,而此前貝因美在一季報中預計上半年盈利7000萬元-1億元。
跟2015年上半年1.03億元的凈虧損相比,今年上半年的虧損將擴大一倍。
對此,貝因美在業績預告修正公告中解釋的主要原因是,報告期內受市場假冒奶粉事件及奶粉新政配方注冊過渡期行業秩序混亂影響,導致主營業務收入少于原預計,從而使凈利潤出現虧損。
所謂的市場假冒奶粉事件是指今年4月,國家食藥監總局的網站上發布的一則消息顯示,上海市檢察院三分院、市公安局食藥偵查總隊破獲了生產、銷售假冒“雅培”乳粉案件,隨后,本土品牌“貝因美”也被波及。
當時貝因美立即發布了公開聲明,表示上述假冒產品行為均發生在2015年4月之前,而且所有渠道及終端也未發現相關疑似產品。
出現虧損的另一個原因則是受奶粉新政配方注冊過渡期行業秩序混亂所影響。
長江證券研報分析,注冊制實施在即,大量小牌雜牌面臨退出市場,渠道存在低價甩貨現象,導致行業競爭加劇,如果貝因美參與競爭,會使費用增加,如果不參與競爭則導致收入下滑幅度較大。同時去年四季度公司為了搶占注冊制實施后雜牌退出空出的市場份額,在去年年底對經銷商重新調整,并且在渠道壓了庫存,使得2015年第四季度收入增速達到18%,今年二季度收入下滑也有消化庫存的影響。
在過去兩年,曾經在本土嬰幼奶粉市場份額中排過第一的貝因美一直處于渠道改革、轉型陣痛的過程中。
尼爾森調研數據顯示,貝因美嬰幼兒配方奶粉的市場占有率曾在2010年達到10.8%,位居國內同行第一位。
不過2014和2015年貝因美營收已經連續兩年出現下滑。
2014年,貝因美營收及凈利潤分別下滑17.46%和90.45%。2015年,貝因美營業收入同比下降10.20%;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雖同比增長50.45%至1.04億元,但政府補貼達1.24億元,實際虧損。
2014年,貝因美提出轉型,從“國產奶粉老大”向打造“嬰童食品第一品牌”轉變,同時,貝因美開啟了渠道方面的全面改革,將經銷商改制為代理商,將自身銷售系統的子公司改為分公司,淘汰掉一半經銷商,以降低零售終端價格。不過從業績上看,這些措施效果還未顯現。
此外,貝因美在去年10月發布公告表示,與韓國第二大乳企成立合資公司,用以從事特殊醫學用途嬰兒配方乳粉、嬰幼兒配方食品、孕產婦奶粉及營養品等的研發及研究業務。
從長遠來看,貝因美還有機會。長江證券研報分析稱,“猴寶寶”效應疊加全面二胎放開,行業需求將從今年下半年迎來2-3年的上升周期,其中“猴寶寶”效應將會從下半年對行業有實質性貢獻,二胎會為行業每年帶來10%-15%的嬰兒增量貢獻。
另一方面,奶粉注冊制規定每個生產企業原則上不超過3個配方系列和9種產品配方,會使大量雜牌退出,加速行業格局出清,預計將空出20%的市場空間,行業集中度有望重新回歸提升通道,同時雜牌的退出也將伴隨著大量三四線母嬰店退出,將會改善行業競爭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