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給“小二”點了贊
2022-09-21 中國質量萬里行 點擊:次
“親親,你的寶貝已經顯示收貨,辛苦親親給我們點亮小星星,支持一下小店,您點好了以后截圖給我,我們這邊在線給您2元哦。”
近兩年來,筆者對店小二的“求贊”有點不耐煩甚至反感,認為這不都是你應該做的嗎?有什么可以贊揚的呢?你的店鋪生存壓力大和我有什么關系呢?
疫情常態化,人們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為保障社會的基本正常運轉,許多人在默默地辛勞,比如日夜不停穿梭在大街小巷的外賣小哥。對于宅家的人們來說,他們甚至成了信心的某種象征,看到他們忙忙碌碌,人們對生活充滿希望。小哥們也贏得了人們的普遍好感和贊譽。然而,在這些“外勤”的背后,更多的是人們看不見的“內務”——無數廠商“后廚”以及“店小二”們。
中國目前到底有多少網店?沒有查到最新的總數。2018年,淘寶店鋪約為1000萬左右。這兩年包括餐飲、農產品和各種實體店紛紛上網,目前各類平臺有1500~2000萬個網店的估算,可能并不過分。許多人在“內卷”形勢逼迫下嘗試網上創業,無疑使網店競爭更加劇烈。有專業分析認為,流量成本高,產品同質化嚴重,同業惡性競爭,小賣家艱難求生,95%以上店鋪在存亡線上掙扎,掙錢的只是少數,應該是不爭的事實,相信許多人都有體會和感受。
然而,正是這些平均每天在線迎客十幾個小時,無數店小二望眼欲穿盼訂單的大小賣家,成為我們日常生活的重要基石,影響著我們一家老小的吃穿用。據統計,目前全國網購用戶規模,從大數上看,應在7億人左右。
現代社會大生產過程中,分工越來越細,每個人都是市場運轉的一環,既是生產者,也是消費者,即所謂“人人為我,我為人人”。具體來說,許多消費者不是網上的“店小二”,就是線下的生產或服務者,人們可以很容易能夠理解彼此,產生共情同理心。在現實生活中,也的確如此,我有一位朋友最近開了家網店賣服裝,經常聽她說經營中的苦惱和艱難,說自己遇到其他店小二求贊,都會毫不猶豫地給予陌生的同行。那是一種“同病相憐”的感覺。她說,網店時間成本、流量成本高,“星級”競爭激烈,做了網店才真正體會到那種辛苦,就像不會開車的人學會開車以后,通常就會更遵守交通規則那樣,特別能增強彼此的理解。
長期以來,“顧客是上帝”成為市場信條,但在這一前提下,現代社會更提倡一種人與人之間的平等關系,比如在消費過程中,提倡一種文明的主顧關系。我們說過太多“店大欺客”的話,但在商品豐富、商業競爭殘酷的買方市場中,是否也存在“客大欺店”的現象呢?當我們付錢給商家,希望得到質量有保證的商品和周到良好的服務,而對商家來說,其實也渴望自己的勞動得到消費者的認可,不僅是商品或服務本身得到認可,更盼望的是對他們本人的理解和認可。在這個求存忙碌的社會里,相信即使不同職業和工種的人,都會有同感。
最近又網購了適蕎麥面條和云南米線。順利及時收到包裹后,一切稱心滿意,當店小二求贊的時候,我毫不猶豫地點亮了他店鋪的小星星,但我沒有給他截圖,我不想要他那2元的反饋,因為我知道,在我這一單上,他掙不了幾塊錢。

掃碼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