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車電池“非標”成問題
2022-11-14 中國質量萬里行 點擊:次
目前,我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已突破1000萬輛,市場滲透率接近30%,還有70%的發展空間,已從導入期進入成長期,行業發展重點轉向消費者需求和體驗提升,電池仍是市場關注焦點。在續航能力相對穩定的條件下,彌補充電換電消費體驗短板,是消費者的期待,“換電模式”是新能源車下一步發展趨勢,而其中電池標準能否統一的問題,是關鍵中的關鍵。
政策支持 車企布局
換電模式最早來自2007年以色列人首先提出“車電分離”,簡單說就是:用戶從廠家購買新能源車,但電池則由第三方商家持有,向用戶提供電池租賃、充電和更換電池服務,并以駕駛里程數為基礎收取月租費。與充電相比,這種方式在縮短補能時間、提升安全性、降低購車成本、減少二手車殘值率等方面有獨特優勢。一句話,換電模式高效、安全、經濟。對此,國家在政策上給予明確支持和引導。
2020年,換電站第一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成為我國新基建的七大重要領域之一。今年3月18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2022年汽車標準化工作要點》提出,要“加快構建完善電動汽車充換電標準體系,推進純電動汽車車載換電系統、換電通用平臺、換電電池包等標準制定”。4月23日,財政部等四部委聯合發布《關于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稱支持“車電分離”等新型商業模式發展。
受政策以及市場快速發展的驅動,國內車企開始對此布局。近日,上汽集團披露,與寧德時代合作的首款“車電分離”新能源電動汽車將在10月底交付。而包括蔚來、北汽、吉利等在內的整車企業,也迅即選擇與電池企業聯手。中信證券預測,2022年換電站有望迎來爆發式增長,全年新增換電站數量將超3000座;預計到2025年行業當年新增有望超過1萬座,對應設備投資額和換電行業運營收入將達到千億元。
非標電池成為市場阻點
以往的經驗表明,當市場迎來一個新的“風口”時,八仙過海的各路投資者,在各展其能的情況下,也會出現各種問題。“車電分離”的重復建設,特別是不同車型電池的互不兼容問題,即電池的標準化問題,最為突出。
乘用車有轎車、SUV、MPV不同種類,包括微、小、緊湊、中、中大型不同車型級別,車身尺寸不同、續航需求不同、價格也有不同,電池包尺寸、電池包接插件、電池材料、能量密度各異。也就是說,車企之間的電池技術、標準和規格迥然,各家電池標準并不統一。從現實的角度看,由于國內新能源汽車都是重量級資本投入,競爭激烈,各大廠商都力圖占據市場主動,都想擁有自己的產品標準,所以,目前情況下主張甚至強制統一標準,要求不同企業改變自己的生產方式,恐怕會有相當阻力,并且與提倡鼓勵創新爭先,也有一定矛盾。因此,短期內要使新能源車電池統一型號標準,可能會與手機、電腦等產品經歷過的初級階段一樣,會有一個自然淘汰的市場過程。
政策推動加上資本涌入,換電模式前景明朗,瓶頸在電池標準如何統一,以及何時能統一,否則大家依然都受影響。這需要政策與市場共同發酵的時間過程,需要投資者有耐力,也需要消費者有耐心。

掃碼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