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經濟 提振消費
2023-05-12 中國質量萬里行 點擊:次
消費正在發揮持久拉動力作用,成為暢通國內大循環的關鍵環節和重要引擎。今年“五一”期間,車站人流如織、景區人潮涌動、吃飯要等位、打卡要排隊……“旅游特種兵”“進淄趕‘烤’”屢上熱搜,“假日經濟”作為旅游、餐飲、住宿、娛樂等消費活動的重要場景,在經濟增長、人民生活水平改善和幸福感獲得感提升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今年“五一”成為近幾年來熱度最高的小長假,消費熱情集中釋放,文旅市場強勁復蘇。中國文化和旅游部發布的消息稱,今年“五一”假期,中國國內旅游出游合計2.74億人次,同比增長70.83%,實現國內旅游收入1480.56億元,同比增長128.90%。旅游業作為消費重要杠桿,有效帶動交通、餐飲、住宿、零售等行業增長。據商務部監測,“五一”假期,全國重點零售和餐飲企業銷售額同比增長18.9%。
假日經濟是系列舉措的接續發力。“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為擴內需、促消費定的主基調。4月28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在部署關于促進消費工作時,強調要改善消費環境,促進文化旅游等服務消費。面對旺盛的消費需求,政府搭臺、政策發力,在“消費提振年”背景下,各地卯足了勁兒,旅游推介拼創意,文旅局長拼出圈,商品促銷拼實惠,持續釋放消費新業態、新模式的潛力和活力,提升消費的聚集力、吸引力和影響力。
假日經濟利于消費信心的穩步增長。從每年長假的交通運輸和行業銷售額的數據來看,居民在長假期間的出行意愿明顯強烈;從火車站、機場可以直觀可見出行盛況。身處“五一”小長假的火爆消費場景、置身消費場景之中,受現場熱烈氣氛的感染,推動人們對消費市場信心的穩步增長。
假日經濟催生新的消費需求。五天長假期間,出游半徑越來越長,跨市跨省游熱度明顯提高,小眾旅游景點迎來大客流增長,“國潮”消費場景、消費體驗受追捧,“云游”博物館等文化旅游成度假新方式,人們對優質商品、品質服務的要求提升……消費需求端呈現的新特點,催生了新的消費需求。
假日經濟提升消費服務質量。在消費需求集中釋放的發展階段,消費者對多樣化、高品質服務業需求更加迫切,對旅游、餐飲、住宿、娛樂等服務消費的品質要求也會更高。隨著消費新場景、新業態不斷涌現,成為拉動消費市場的重要力量,并帶動整個消費市場提質升級。
假日經濟讓世界再次感受到中國經濟的強勁脈動。當下消費市場形勢開局良好,為全年恢復和擴大消費打下堅實的基礎。美國《華爾街日報》稱,這是“令人鼓舞的信號”,認為對今年全球經濟增長亦有舉足輕重的意義。
未來一個時期,我國國內市場主導經濟循環的特征會更加明顯,努力擴大居民消費、充分釋放內需潛力,成為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發揮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的重要方面。
值得注意的是,探索將假日扎堆的消費需求,通過時空轉移的方式,不再集中在同一時間段和區域內,將假日消費的市場需求“熨平”,讓假日消費的服務質量“內卷”,助力消費市場均衡發展,不斷提振消費的廣度和深度。

掃碼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