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舊換新”或可借鑒二手消費品交易
2024-05-22 點擊:次
近日,商務部等14部門印發《推動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提出加大財政金融政策支持力度、優化家居市場環境等22條舉措,推動汽車換“能”、家電換“智”、家裝廚衛“煥新”。多地圍繞行動方案及時行動,因地制宜出臺具體舉措,推動以舊換新更好地服務產業升級、消費提檔。
與此同時,有專家認為,“以舊換新”的關鍵是把舊物賣出去。而這個關鍵,或許可以借鑒目前繁忙的二手消費市場。
袁女士是一位8歲男孩的母親,品牌培訓班的課時、大型游樂場的門票、20英寸的變速自行車……她都習慣有計劃地早早“趴”在二手網站,觀察和等待一段時間,直到看到心儀商品出現,果斷聯系下單購買,“比如這個變速自行車,品牌車目前價格都比較高,孩子身高變化很大,新車的性價比就不如‘二手’。”
如今,和袁女士一樣頻繁進行二手交易的年輕人不在少數。
在各大高校的畢業季上,考研資料、充電寶、收納盒……畢業生們正在將帶不走的寢室學習用品、生活用品等低價出售給學弟學妹,讓舊物煥發新生。搜索多個線上二手交易平臺也可以發現,在諸多二手商品中,“只有你想不到,沒有你搜不到”,從家電、家具等生活大件,到護膚品、書籍等日常小件,二手交易品類日漸豐富,越來越多的閑置物品實現了“浪費變消費”。
二手商品的線上交易平臺的出現與快速發展,讓此前售賣比較困難的一些大件生活用品,也有了更好的銷售渠道。
一些消費品還成功搭建了較為便捷和完備的回收體系。以手機產品為例,隨著二手手機交易量越來越多,如果你想售賣一臺舊手機,只需在平臺點擊回收按鍵,回收人員就會快速上門,當面完成檢測手機、估價回收等環節,幫你快速變現。隨后,商家會將回收、檢測完成后的手機,重新投放到二手市場售賣。
值得一提的是,針對二手消費品的“非標”屬性,一些二手交易平臺已經在價格評估、回收利用等方面進行了探索,如參與制定部分市場標準,或通過智能檢測技術盡量減少因人為評價導致的主觀差異,引導和規范二手商品交易。
不得不承認的是,價值相對較高的二手消費品卻面臨著一些難題。
以汽車市場為例,二手車交易在汽車交易中所占比例越來越高。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二手車累計交易量1841.33萬輛,同比增長14.88%,累計交易金額達11795.32億元。
然而,二手車市場繁榮發展的同時,也暴露出一些問題,隱瞞車輛狀況、夸大宣傳、報價隨意、交易不規范等,擾亂了二手車交易市場秩序,也侵害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比如,在實際二手車交易過程中,由于消費者缺乏專業鑒別能力,一些泡水車、故障車也可能會被車商當作狀況良好的車輛售賣給他們。除了車輛本身的問題,名目繁多的手續費、押金、保險費用、車輛尾款等,經常會成為買賣雙方爭議的焦點。
由此,在當前各方倡導的“以舊換新”熱潮之下,或要借鑒舊貨能快速賣出的技巧與創新點,明碼標價、出示檢測報告等信息,規避二手消費交易暴露的問題,增加舊貨市場的透明度,提升消費者的鑒別能力,更加有效降低糾紛率,推廣二手消費品的示范場景,真正讓老舊消費品煥發新活力,營造誠信自律、安全放心的消費環境。

掃碼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