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文先生新購買了一款冰箱,冰箱總容積622,冷凍室容積216,冷藏室容積406;能效標識上標準的耗電量是每天1.25度。
文先生為了掌握冰箱耗電量,用3天時間做了測試。冷凍室設置的溫度-22℃,冷藏室溫度2℃,室溫環境為廣州天氣,冰箱里冷凍魚、肉、雞翅、冰棒,冷藏水果、啤酒、蔬菜等,冰箱裝8成滿。測試的3天期間,共4107分鐘,累計電量6.11度,每天的實際電量為 6.11÷(4107÷60÷24)=2.14度。
測試耗電量遠遠高于能效標識上標準的耗電量,文先生疑惑,這個冰箱是否正常?其實,文先生的測試揭示出一個問題,不是冰箱不正常,而是冰箱能效標識不靠譜。
電冰箱耗電量和能源效率等級不合格
8月4日,質檢總局公布了2016年第2批產品質量國家監督抽查情況。結果顯示,該批次共抽查2484家企業生產的2503批次產品,其中,檢出266批次不合格,不合格產品檢出率為10.6%。發現了電冰箱的耗電量和能源效率等級不合格、家用電動洗衣機的洗凈比不合格等問題。
該批次抽查共涉及電子電器、輕工產品、建筑和裝飾裝修材料、農業生產資料、機械及安防、電工及材料等6類產品,包括家用電動洗衣機、安全帽、濕巾等31種產品。按企業生產規模劃分,本次抽查的大、中、小型企業數分別占抽查企業總數的14.0%、22.0%、64.0%,不合格產品檢出率分別為4.0%、6.5%、13.5%。電子電器抽查了273家企業生產的273批次產品,包括電冰箱、家用電動洗衣機、儲水式電熱水器和熱泵熱水機等4種產品,不合格產品檢出率為14.7%。
本次抽查共發現266批次產品不符合標準要求,主要質量問題包括:電冰箱的耗電量和能源效率等級不合格;家用電動洗衣機的洗凈比不合格;儲水式電熱水器的能效等級不合格;熱泵熱水機的能效等級、接地、穩定性和機械危險不合格;紙巾紙的縱向濕抗張強度不合格;濕巾的真菌菌落總數不合格;自行車車把部件的強度和反射器不合格;電動自行車的欠壓保護和過流保護功能不合格;家用太陽能熱水器的貯熱水箱(容水量偏差)、熱性能、能效等級不合格;樹脂鏡片的折射率和標志不合格;仿真飾品的鎳釋放量和鎘不合格;新型墻體材料的強度等級或強度級別不合格;防水涂料的萘不合格;中密度纖維板的吸水厚度膨脹率、靜曲強度不合格;地坪涂裝材料的甲苯、二甲苯的總和質量分數、可溶性重金屬質量分數(鉛)和耐化學性(耐酸性)不合格;人造石的落球沖擊和耐污染性不合格;磷肥的水分不合格;農藥的乳液穩定性和pH值范圍不合格;脫粒機的安全標志不合格;農用薄膜的厚度極限偏差和平均厚度偏差不合格;滴灌帶的炭黑含量不合格;安全帽的沖擊吸收性能不合格;安全帶的零部件(鹽霧試驗)不合格;汽車用制動器襯片的摩擦系數不合格;汽車燈具的后位燈和后轉向信號燈不合格;人民幣鑒別儀的輻射騷擾場強不合格;鎂碳磚的常溫耐壓強度不合格;動力用煤的氟不合格;鋼絲繩的中心鋼絲直徑不合格;閥門的閥體壁厚測量不合格;高強度緊固件的螺栓螺紋通和連接副扭矩系數不合格。
業內專家指出,能效等級和日耗電量無關的,而且標注的耗電量都是指在冰箱中沒有放任何東西的情況下測試出來的,放進去東西后耗電量是遠遠大于這個數值的,能效等級越高,是指耗相同的電制造的冷量越大,相對而言在冰箱容量一定的情況下,要省電一些。
針對這一問題,新修訂的《家用電冰箱耗電量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級》已經發布,將于2016年10月1日起正式實施;醞釀已久的冰箱能效領跑者制度實施細則出臺,將引導冰箱業的產業升級和結構調整風向再次聚焦于能效水平的提升。
新標準貼近消費者生活
新修訂的冰箱能效標準最突出的變化是更關注用戶的實際耗電量,新標準增加了冰箱標準耗電量、裝載耗電增量、綜合耗電量等定義及判定方法。其中,冰箱綜合耗電量(Et)是指冰箱在模擬用戶使用狀態下(含有冰箱裝載耗電增量)運行24小時的實際耗電總量。這一指標將最終影響到冷藏冷凍箱的綜合能效指數。
為了關聯實際耗電量與標注值,新修訂標準還增加了加水負載項目和變環溫(16℃、32℃)測試。最終進行加權計算年耗電量,不僅對耗電量計算更加詳細,而且對風冷冰箱還避免了現行標準中有可能存在的耗電周期內沒有化霜的情況,測得的耗電量更加接近真實耗電量,從而強調了產品的“實際使用節能設計能力”。
此外,新修訂標準在能效等級要求方面提升較大,能效指數上升明顯。據了解,新修訂標準能效1級產品耗電量約比原能效1級產品耗電量下降40%。目前市場上能效1級冰箱占比已經超過85%,100%的產品能效水平均達到或超過能效2級。而冰箱新能效標準設定的目標是,能效1級產品市場占比僅在5%左右,能效2級產品占比為10%—20%。能效標準的大幅提升,也將加劇市場競爭。在多重壓力下,一些不具競爭優勢的品牌或將加速出局。
同時,新修訂標準增加了葡萄酒儲藏柜、嵌入式冰箱,冷柜類產品分類更加細化,立臥柜分開。中國家電協會秘書長徐東生表示,企業應加大對節能技術的研發和應用,并做好產品線切換準備,以保證符合標準要求。
新政策促高效產品市場發展
在新能效標準發布前不久,國家發改委在其官網上發布了三個家電能效“領跑者”實施細則,其中包括《家用電冰箱能效“領跑者”制度實施細則》。這三個細則是繼2013年6月高效節能家電補貼政策退出后,國家發布的首個家電激勵政策。
不過,這次公布的三個家電能效“領跑者”實施細則,均不會涉及對企業的資金補貼;也就是說,這三個細則都只是帶激勵性質的評定細則,屬于國家發改委用來提升國產家電能效水平的幾項激勵性措施,比如國家將能效“領跑者”產品納入節能產品政府采購清單,實行優先采購。而入圍企業也可以在入圍產品能效標識本體上直接印刷能效“領跑者”標志。
除了能效“領跑者”制度,在北京的消費者,從2015年11月27日起,還可以重新享受節能補貼了。此次北京市實施的節能補貼政策將從2015年11月27日持續至2018年11月30日,在享受補貼的九大類產品中,冰箱自然是位列其中。1級能效冰箱補貼標準為商品銷售價格的13%,2級產品的補貼標準為8%。消費者花費2級能效產品的價格,就可以購買到1級能效的產品。
其實這并不是北京首次推出“地方版節能家電補貼”。早在2011年—2012年,北京就曾試點高效節能家電產品補貼政策,補貼金額100—300元不等。在國內其他省市,包括上海、廣東等地,也曾出現過一些地方版的節能補貼政策。核心目的就是刺激節能產品的銷售,加速節能減排目標的實現。有業內人士認為,京版節能補貼政策的重啟或將引發其他省市跟進。
格力等8家家電企業曾騙取節能補貼
國家審計署日前曝光了348個能源節約利用、可再生能源和資源綜合利用項目審計發現的違規使用資金的企業,其中包括格蘭仕、格力、美的、長虹、樂華、長嶺冰箱、揚子空調等8家家電企業,騙取國家節能補貼共計9061.84萬元。
國家審計署發布公告稱,2011年和2012年,中央財政預算共安排本級和轉移支付給18個省“三款科目”(能源節約利用(21110款)、可再生能源(21112款)和資源綜合利用(21113款)節能環保類三個款級科目)資金818.83億元,涉及8328個項目。“三款科目”資金的主要政策目標是推動工業、建筑等領域節能降耗,實施節能產品惠民工程,支持可再生能源發展,提高廢舊廢棄資源綜合利用水平。
此次審計發現,有348個項目單位擠占挪用、虛報冒領“三款科目”資金16.17億元,占延伸審計資金額的2.6%。其中102個項目單位編造虛假申報材料,套取、騙取“三款科目”資金5.56億元。29個項目單位擠占、挪用“三款科目”資金2.26億元用于生產經營、業務經費等支出。由于主管部門審核不嚴、第三方評審機構未盡責等,造成217個項目單位以“報大建小”、重復申報等方式違規獲得“三款科目”資金8.35億元。
陳鋼認為,“領跑者”制度更大的意圖在于通過樹立能效標桿,并通過政策激勵、提高標準等措施,最終形成推動終端用能產品、高耗能行業、公共機構能效水平不斷提升的長效機制,促進節能減排。“政府通過以獎代補釋放出新的信號,企業不應光把目光鎖定在補貼上,而是要加快產業節能技術的升級。”
消費者不要盲目追求大容量
在2015年中國冰箱產業年會上,瑞士Top10節能中心與中國電子報社聯合發布了《2015中國高能效冰箱TOP10榜單》。該榜單通過獨立第三方評選而出,旨在進一步提升消費節能環保意識,促進社會可持續消費,引領冰箱行業朝更高能效方向發展。
“都是1級能效,消費者就會不知道選誰好。”瑞士TOP10節能中心中國區主任鄭坦表示,據該中心的調查結果,目前冰箱市場上的1級能效產品比例已經高達97%,但由于消費者對詳細的能效指標并不了解,因此往往僅根據能效等級選擇產品,于是他們的選擇常常就面臨困局。
據介紹,TOP10榜單抽樣的樣本來自零售渠道的2.1萬個產品,分別設定小于150升、151—200升、201—250升、251—300升、301—350升及351—400升6個容量段,按照單位的容積耗電量評選出前10個產品、60個型號。“這個能效榜單并沒有和市場銷量、耐用性、易用性、噪音等常見的評測指標掛鉤。”鄭坦表示,為了推廣節能產品,相關部門還應該開展基于消費者使用行為的研究,比如根據消費者實際使用習慣建立能耗計算模型,開展基于消費者的節能產品比對試驗,結合用戶的使用習慣給出具體的技術指導方案,用大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及淺顯易懂的語言推廣能效標識等。
鄭坦指出,雖然調查結果顯示,大容量冰箱的單位容積耗電量往往低于小容量的產品,但是其總耗電量卻是大于小容量冰箱,而統計數據卻顯示,市場上大容量冰箱的占比在不斷攀升。他認為,要達到節能的目的,不僅要購買節能產品,同時也要購買合適的產品,因此應該提醒消費者,選購冰箱產品不應盲目追求大容量。據介紹,該中心與國美電器聯合推出了Top高能效家電導購貼,該貼標出了使用5年消耗的電量及節省的電費,并提出了產品使用的家庭、房間及人數,以鼓勵消費者理性消費。
“即使是高能效的產品,如果頻繁地開關門,經常放入高溫食品,其耗電量也會居高不下。”鄭坦表示,高能效產品節能特性的最終體現,還需要消費者能夠養成節能的使用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