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觀察】
空氣凈化器99%的凈化率是真的嗎?
文/本刊記者 劉回春
江蘇徐州市的鹿先生在網上購買了一款大金牌空氣進化器,型號MC70,實際使用后發現沒有任何過濾甲醛的作用,和宣傳不符合。鹿先生多次打售后電話,大金售后人員上門來維修,但是沒有任何專業的測試儀器,用鹿先生自己提供的儀器測試結果也是沒有任何作用后,讓鹿先生自己找專業的團隊來測試并開證明,證明沒有任何作用再來處理維修或者退貨。
家住北京朝陽的王先生同樣遇到了感覺空氣進化器效果不好的問題。王先生以為是自家的空氣進化器型號老舊導致凈化效果不好,于是決定重新購買。
在北京某商場標價6000多元的一款空氣凈化器前,促銷員熱情地遞上商品宣傳單。“我們是專業做凈化器的品牌,家里面積不大的話一臺就夠用,灰塵、甲醛、PM2.5都能除掉,PM2.5的去除率能達到99%。”該促銷員說,這款凈化器銷量很好,已經賣了好幾年,很受顧客歡迎。一些品牌的宣傳冊或宣傳標牌中明確標注PM2.5去除率達到99%以上、甲醛去除率99%以上,加濕、數值可視化、觸控等也成為不少品牌的賣點,“聚能離子彈”“凈離子群技術”“云凈化”等高大上的廣告宣傳語觸目皆是,價格從幾百元到上萬元不等。
王先生疑惑,價格差距如此之大,該怎么選擇,99%的凈化率,可能嗎?
實際使用中99%沒有參考意義
事實上,這些去除率大多是實驗值。例如松下一款空氣凈化器的宣傳彩頁中就標明PM2.5去除率,是要滿足“30平方米測試倉內,溫度(23℃~26℃)濕度(45%~55%)RH實驗條件下”等一大堆基礎條件。
不僅指標有一大堆前提條件,還有不少產品標稱的數值干脆就是虛假的。
上海市質監局2015年1月抽檢發現四成產品不達標,或是實際適用面積與標稱不符,或是既未標稱適用面積,也未標稱顆粒物潔凈空氣量。
“PM2.5的去除率大部分廠家用的是實驗值,如果在特定環境下用儀器在出風口檢測,可以達到99%,但是在實際使用中,99%沒有參考意義,只能說在短時間、密閉條件好的環境中可以起到一定的凈化作用。”一位空氣凈化器生產商表示,濾芯的壽命長短和使用環境、開機時間、檔位高低等因素有極強關聯性,標稱多久換一次,也不具實際參考價值。“在北京用3個月和在海南用3個月,濾芯的消耗會一樣嗎?”該生產商說,測試結果也顯示,同等條件下,濾芯使用3個月后,PM2.5下降到同樣濃度所需時間相應增加。
那幾百元和上萬元的產品,使用效果有多大差別?有檢測機構對市場銷量前十、價格從幾百至兩萬元不等的產品進行全面評測后發現,除霾達標耗時分鐘數和耐久度差異很大。如兩萬元的產品達標只需5分鐘,而一些幾百元的產品達標時間高達121分鐘;一款價格1.2萬元的產品可以耐受2170支香煙的粉塵,而價格1000元的一款產品耐受度僅為90支。
但檢測結果也顯示,價格和潔凈能力、耐受度不完全對應。例如,價格3000元~6000元的產品中,香煙耐受度高的能達400支,低的只有90支。河北省消協發布的比較試驗結果稱,并非價格越高凈化性能越好,價格與空氣凈化器凈化性能不完全成正比。
虛夸指標、虛造貼牌現象存在
虛標身世、給自己貼金是一些品牌慣用的伎倆。
2015年7月,飛利浦(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因為在產品宣傳中使用“釣魚臺國賓館專用空氣凈化設備”“被用在釣魚臺國賓館服務各國首腦”等字樣,被外交部釣魚臺賓館管理局訴至法院。
北京市工商局稽查總隊隊長薄宗林介紹,市場檢查發現的主要問題是經營者虛假、夸大宣傳,如虛標商品性能、獲得的榮譽、企業規模及專利等。薄宗林說,為了推銷,一些經銷商欺騙誤導消費者,如有的產品宣傳“PM2.5去除率>99%”“聯合中科院、清華大學400多名教授、研究員”等。
一些商人跑到國外注冊一個商標,回到國內賣貼牌機,化身洋品牌,誤導消費者。
曾有媒體報道,宣稱是來自德國的品牌的一款空氣凈化器,其實是在廣州順德一家工廠生產的,這家工廠購買相應的產品和耗材,自己加工組裝成空氣凈化器,并通過不正規的認證機構購買了虛假的證明,搖身一變就成了德國進口的空氣凈化器。總成本不到300元,市場價格卻在3000元以上。
媒體記者曾聯系到一家可以做代工的空氣凈化器廠商,其負責人王先生說,不僅可以根據客戶所選定的顏色、款型及配置方案進行加工定做,幫助生產成帶有大公司LOGO等信息的產品,還能根據客戶所提出的需求,給予產品設計、產品研發、產品開模、注塑、生產組裝、品牌包裝等文案策劃、印刷、協助送檢等一條龍服務。“單次購買200臺以上,299元一臺。”
專家表示,空氣凈化器宣傳的功能和標稱的數值都是在一定條件下才能實現的,商家一味以此來吸引消費者,明顯存在虛假宣傳、誤導消費者的嫌疑。虛夸指標、虛假宣傳不應成為行業通病,空氣凈化器行業急需“洗洗澡”,實現自我凈化,消費者也不應迷信“洋品牌”和“越貴越好”。
2016年3月,新修訂的空氣凈化器國家標準將正式實施。新國標明確了影響空氣凈化器凈化效果的四項核心指標,即CADR值(潔凈空氣量)、CCM值(累計凈化量)、能效等級和噪音標準,體現產品的凈化能力和凈化持續性。
業內人士介紹,新標準出臺前,很多企業生產的凈化器CADR值不高,于是只宣傳污染物去除率,即“凈化率”,但以此作為選擇標準并不科學。專家表示,新標準用CADR值和CCM值取代凈化率,這是與國際接軌:CADR值越高,說明凈化效率越快;CCM值越高,意味著濾芯在壽命內凈化的污染物越多。兩者都是判斷一臺凈化器好壞的關鍵。
“CADR值不是一個籠統的數字,其中包括適用面積。”上海市環境保護產品質量監督檢驗總站實驗室主任沈浩說,“空氣凈化器的適用面積可以類比為空調的匹數,如果不標注清楚是沒有意義的。”
新標準還要求產品明確標注噪音和能耗。凈化器工作時是否安靜非常重要,根據新國標,消費者一眼就能看出空氣凈化器工作時是否安靜。新國標將空氣凈化器的噪聲限值由低到高劃分為4檔,分為“合格”和“高效”兩個等級,噪音等級會在外包裝和說明書顯眼位置標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