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V質量投訴暴漲: 動力總成和售后服務是“重災區”
汽車銷量的不斷提升,汽車產品質量以及售后服務的問題也越來越突出。2017年前3個月,車企召回案例多達15起,對比去年數量增多,其中包括合資品牌及部分進口車型。
3月14日,寰球汽車和車人網承辦的第六屆中國汽車售后服務大會發布了“2016年中國汽車市場售后服務報告”,報告公布的數據顯示,消費者投訴重點中緊湊型車和SUV占比最大,SUV車型的投訴量增速最快。
SUV車型投訴上升明顯,占比由2015年22.93%上升至2016年29.76%。3月19日,一位汽車后市場資深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SUV市場發展速度較快,投訴量上升也是必然的趨勢,因為汽車經銷商的售后服務跟不上汽車發展的步伐,而且國家推出的汽車‘三包’政策也有待完善。”
報告數據顯示,按投訴車型的廠商屬性統計,合資品牌投訴占比62.42%,自主品牌占比34.54%,進口品牌占比3.04%。與去年相比,合資、進口品牌投訴量降低,自主品牌呈上升趨勢。
但從另一角度看,近七成的投訴集中在產品質量上,特別是在10萬-15萬元這一區間的車型比重最高,而從近幾年中國汽車市場的整體投訴完成率分析來看,完成率卻呈現逐年下降的趨勢,而中國品牌在完成率上要優于合資、進口品牌。
上述人士稱:“部分車企仍然在售后服務方面用落后的管理思維去應對,不顧及消費者的利益。因此,若要取得長遠發展,車企在提高產品質量的同時還應該提升售后服務能力。”
質量問題頻發
報告數據顯示,2016年有效投訴量為96837例,投訴有效占比為76.74%,同比下降16.57%。值得注意的是,因為“3·15”的到來,三月份投訴量暴增50%,共1032宗,比2月份暴增50%。
七成投訴源于質量,2016年僅針對質量問題產生的投訴有4764宗,占比53%,針對質量和服務進行同時投訴的有1567宗,占比17%。上述人士表示:“在投訴和召回案例中,車輛同一問題出現次數比較多,主要原因在于現在許多車輛出現的質量問題只要找到原因,就可以很好去解決,關鍵在于沒有廠商或者維修人員花時間去為一輛車找問題。”
從數據統計來看,整車質量主要問題集中體現在車身附件及電器投訴,占比35.71%,發動機投訴占比27.53%,變速箱投訴占比20.61%。而制動系統、轉向系統、前后橋及懸掛系統投訴占同比均有所增長,其中最明顯的懸掛問題呈現逐年增長的趨勢,2016年投訴占比達9.05%。
2017年上述質量問題依舊是高頻次出現。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1月中國品牌投訴量較多的車型是比亞迪(49.230, 0.04, 0.08%)宋、傳祺GS4、艾瑞澤5,主要問題是發動機異響、變速器異響、前后橋及懸掛系統懸掛故障等,合資品牌斯柯達明銳、雪佛蘭科魯茲、標致408等,主要問題是制動系統異響、變速器異響、車身附件及電器、車內異味等。
從以上數據反映的情況看,自主品牌和合資品牌之間質量差距最大的是發動機、變速系統。
不過,自主品牌解決汽車質量問題態度更加積極。數據顯示,在2016年汽車投訴中,自主品牌的解決率為91.36%,合資品牌投訴解決率為57.66%,進口品牌投訴解決率為34.75%。
售后服務“通病”
目前消費者日常保養和維修主要通過五大渠道:一是汽車4S店;二是傳統大中型維修廠;三是汽車維修路邊店;四是汽車專項服務店;五是品牌快修美容裝飾連鎖店。
售后整體局面混亂,造成售后服務投訴增多。數據顯示,在服務問題投訴中,2016年所有服務類問題均高于2015年,其中收到投訴量16307宗,同比增長了31.9%,服務態度在售后服務中占據影響用戶的最直接因素,投訴總數為4585宗,同比上漲32.5%。承諾不兌現投訴增長最明顯,同比上漲39.2%。
業內人士分析稱,服務問題多是由質量問題或其它因素引發,如4S店對車輛故障多次維修,但始終無法給出故障原因和解決方案,并且車主維權途徑難、廠商重視程度低,因而車輛受理時間長、反饋不力,最終導致投訴的產生。
雖然目前大部分維修和日常保養主要還是在傳統汽車4S店進行,但消費者投訴問題基本一致,主要集中在承諾不履行、車輛信息欺詐、費用問題等欺詐行為。此外,價格欺詐、節能補貼等問題上也是車主們主要的投訴對象,其中,承諾不履行的投訴量最大,有1035宗,占比達到4.19%。
并且消費者訴求主要在維修、賠償與召回這三項,從投訴數據統計來看,維修投訴27.38%,同比增長2.91%,召回雖然在車輛投訴中占重要部分,但從近兩年的數據分析看,呈現出投訴比重下降趨勢。
上述人士表示:“目前部分4S店仍然沿用過去思維去管理,在處理車輛問題時往往是‘小病大治’、‘無病呻吟’,更為嚴重的是欺騙消費,從中賺取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