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和19日,歌華有線、湖北廣電先后發布公告,宣布共同參與發起成立中國廣電寬帶運營有限公司。
中國廣電寬帶運營有限公司(簡稱“寬帶公司”)初始注冊資金2億元,由6家廣電系企業共同現金出資,其中,中國有線出資7000萬元,占股35%,重慶有限出資4000萬元,占比20%。歌華有線、東方有線、云廣互聯、山東廣電均出資2250萬元,各占股11.25%。目前,中國廣電寬帶運營有限公司為暫定名,尚未在工商注冊成立。
根據公告顯示,6家廣電企業成立的合資公司定位于廣電行業內全國性寬帶綜合業務運營公司,為全國廣電網絡運營公司的寬帶業務發展提供技術支持和服務,三大主營業務為互聯網網間互聯互通、IDC與CDN運營、寬帶網優技術支持服務。
此三類業務也是困擾廣電寬帶發展的主因,由于廣電系各省公司一直獨立發展,其網絡資源、品牌、技術積累始終未能形成規模效應,寬帶公司的成立或許會成為廣電寬帶規模化的起點。國際電視聯盟主席殷建勇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還要把其他省市有線拉進來聯合運營,共享帶寬出口、內容版權,統一終端采購,才能把規模優勢發揮出來。”
市占比低于10%
2017年Q1,中國寬帶市場用戶數已經突破3億。其中,中國電信(微博)有線寬帶用戶數居首,超過1.26億戶,寬帶用戶ARPU(每用戶每月收入)約54元。此外,中國移動(微博)寬帶用戶數達到8568萬戶,超過中國聯通(微博),后者用戶數為7658.9萬戶,移動、聯通寬帶ARPU值分別為32.6元、49元。三大電信運營商寬帶用戶總數達到2.88億戶。
同時,根據廣電系知名研究機構格蘭研究數據,2017年Q1,全國廣電系寬帶用戶數2875.6萬戶。國內最大的民營寬帶運營商鵬博士在財報中公布寬帶用戶數突破1400萬戶。同時,國內民營寬帶還包括艾普、方正等企業。綜合統計,國內寬帶用戶數已經突破3.4億戶。
全國總寬帶用戶中,數十家廣電公司寬帶用戶占比只有8.5%。如果以收入統計,這一比例將更低。
初步統計,2017年Q1,三大運營商寬帶收入超過1500億元。鵬博士寬帶收入也超過75億元,ARPU值約52元,超過中國聯通,略低于中國電信。
相比之下,根據廣電總局2016年統計年報顯示,2016年,有線電視三網融合業務收入122億元,廣電寬帶收入包含在此業務之中。即使全部統計為寬帶業務,廣電寬帶收入在全國收入中占比約7%。與此同時,廣電寬帶ARPU值約35元-40元,僅略高于“不計成本打價格戰”的中國移動。無論用戶規模、收入、用戶質量,廣電系均已遠遠落后。相比之下,美國有線寬帶占比超過50%。
需要指出的是,此前數年中,廣電系寬帶運營商與中國移動幾乎處于同一起跑線。2011年中國移動寬帶用戶不足1000萬,廣電系寬帶用戶數也剛剛突破500萬,二者均“沒有互聯網出口資源”,“缺少運維、推廣團隊”,“沒有寬帶品牌”,“被電信、聯通擠壓”。
但2013年之后,中國移動不遺余力拓寬互聯網出口資源,并在全國迅速掀起寬帶價格戰,以低于電信、聯通半價的策略迅速搶占市場,終于一舉超越中國聯通成為第二大寬帶運營商。而廣電系卻始終在各自為戰中停滯不前。
廣電系夾縫求生
2014年,中國廣播電視網絡有限公司掛牌成立,注冊資金45億元,該公司的成立旨在統籌分布在全國30多個公司手中、資產規模超過1500億元的有線電視網絡,但至今沒有實質進展。
2016年,工信部先后向中國廣播電視網絡有限公司發放7張跨地區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2張基礎電信業務牌照,9張牌照解除了廣電企業經營寬帶業務的所有政策限制。
但是,廣電寬帶最主要的限制始終是互聯網出口。由于歷史積累,國內80%的互聯網出口集中在電信、聯通手中,中國移動近年來投入巨資建設互聯網出口,也仍需向電信、聯通及第三方采購出口資源,而廣電企業則完全依賴于合作、采購。但顯然,這一渠道相當薄弱。
2011年以來,電信、聯通未限制移動寬帶發展,不斷封殺大批違規對外提供的出口資源,此舉一方面可以控制互聯網出口的總量,也會大幅提高移動寬帶的成本。而三大運營商的競爭中,廣電卻不斷被殃及池魚,多地廣電企業時常反映“出口被掐,用戶網速驟降”,但廣電企業除了抗議之外,卻沒有有效的回擊手段。
此次廣電寬帶公司的成立,或許是一次新的嘗試。一方面,聯合6家廣電系企業,統籌建設互聯網出口資源,能夠大幅降低“出口被掐”的風險,并且節省整體出口資源成本。除此之外,多家省網公司的合資,也可以凝聚品牌、話語權,在三大運營商的夾縫中尋求更多生存機會。
不過,需要指出的是,此次6家合資公司中,大股東是中國有線系中國廣播電視網絡有限公司,真正參與其中的省網公司只有5家。顯然,雖然各省網公司都已經把寬帶市場作為戰略重點,但在大局中,同床異夢仍是主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