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藥企跨界推出功能飲料,還是保健食品企業收購藥企后推出左旋肉堿咖啡固體飲料,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瞄準“大健康”產業跨界創新。有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底,我國保健食品產業產值已達4000多億元,各類保健食品生產企業2500多家。
為促進我國保健食品行業的健康發展,推動“健康中國”的建設,2017年中國保健食品會議日前召開。會上,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邊振甲對我國保健食品產業的發展表示了肯定,“我國保健食品產業從小到大,歷經20年發展歷程,對于節省醫藥衛生支出,改善國民健康水平,促進經濟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跨界收購 瞄準功能食品
這邊是藥企爭相跨界推出功能飲料,那邊卻是保健食品企業跨界收購藥企,兩相對比不難發現,主打養生保健功能的功能性食品正在成為兩方企業跨界的重點所在。
2016年3月,王老吉宣布與山西南婁集團合作投資開發核桃露飲料,進軍蛋白飲料市場;北京同仁堂健康藥業集團高調推出涼茶和瑪咖烏龍茶兩款飲料,前者功能宣稱為去火,后者為提神;2016年10月,繼猴姑餅干、猴姑飲料和藍枸飲料后,江中集團又宣布推出猴姑牌米稀,旗下產品功能涵蓋醒酒、改善情緒、明目、養胃等。江中集團坦言,保健品及功能食品已經成為其主要方向之一。
與上述藥企不同,一直主打保健食品的“碧生源”,繼去年收購潤良藥業20%股權后,今年上半年,又獲得中山萬漢及中山萬遠各51%股權。對于此舉,碧生源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趙一弘接受采訪時曾表示,這兩家藥企所具備的研發、生產能力,將為“碧生源”未來在保健品市場中的競爭,提供更多地選擇性,以滿足日益壯大和多樣化的市場需求。
正如其所言,碧生源的新品開發速度明顯加快,迅速推出代餐奶昔、酵素飲料,以及左旋肉堿咖啡固體飲料等多種新產品。不管是奶昔系列,還是酵素產品,碧生源新品顯然比兩茶更符合年輕消費群體的口味與喜好。
不論是王老吉、江中,還是碧生源,這些企業爭相提升保健食品創新能力背后,則是我國不斷增長的保健食品市場規模。有業內人士分析稱,未來五年,中國保健食品市場有望擴大至1000億元的市場規模,而功能性食品市場將突破萬億元規模。
產值超4000億元 保健食品安全穩中向好
目前在我國,大健康產業已顯露頭角,而這些有探索性質的以保健為目的的相關企業主要集中在人均GDP較高、文化教育較發達的城市,這說明在經濟發達地區已經有了消費群體,人們在觀念上越來越認識到防治亞健康對于健康的重要性。
以保健食品產業為例,據相關數據統計,截至2016年底,我國保健食品產業產值已達4000多億元,各類保健食品生產企業2500多家。
除了是市場規模,我國保健食品安全狀況又如何?根據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保健食品監督抽檢總體樣品合格率達到98.1%,比2014年上升4.2個百分點,總體保持穩中向好的態勢。
為守護保健食品安全,近年來我國各類監管措施密集出臺。以修訂的新食品安全法為基礎,并首次將保健食品納入特殊食品實行嚴格監督管理;逐步推進保健食品備案管理機制建設,確保“放管結合”落到實處;秉承“整頓與改革并重”等理念,推動行業規范化發展。
不只是政府各部門強化監管,收緊監管網絡,對違法違規行為嚴格打擊外,社會共治也是促進保健食品行業行為規范的重要途徑之一。
據王紅介紹,在推動保健食品安全整治行動中,相關部門還將聯合新聞媒體和行業組織,明察暗訪,對違法違規生產經營單位和相關平臺運營商依法從嚴打擊,實現社會共治。
中國營養保健食品協會秘書長劉學聰認為:“要使保健食品行業有光明的發展前景,不讓'劣幣驅逐良幣',更離不開行業自律。”在2017年中國保健食品會議上,業內企業正視行業自身面臨的種種問題,聯合發布了企業自律公約,明確要求業內企業落實質量安全主體責任,自覺規范生產銷售行為,保證不弄虛作假申報、不低劣質原料生產、不非法手段競爭,共同維護行業聲譽。
碧生源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趙一弘在接受采訪時也曾表示,作為保健食品的從業者,應該堅持法是底線,德是根本,并呼吁大中型食品企業更要肩負起社會責任、嚴于律己,共同鑄造保健食品的安全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