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6年開始至今,共享單車在經歷了大躍進式的爆發之后,又即將迎來一場猛烈的政策限制。
上海:為了緩解因共享單車過度投放造成的道路擁擠、損壞市容等情況,上海市政府開始強勢推進共享單車清理手段。一位知情人士向AI財經社透露,從8月14日開始,上海已經開始落實共享單車清理工作,給予每家企業一定的留存名額,多余的都將被搬移城市。
自去年年底以來,共享單車在國內突然火爆起來,似乎一夜之間風靡一二線城市。目前,市場上共享單車已經超過30個品牌。由于空間的限制,上海、廣州、杭州等多個一二線城市對共享單車的投放開始叫停。
而在前不久,北京市相關部門也發出相關規定:
“北京共享單車不得設置商業廣告”;“對車輛投放實行動態平衡”;對于管理不力的企業將“限制其投放”。昨日,《北京市鼓勵規范發展共享自行車的指導意見(試行)》發布,做出了上述新規定。
看到這些政府部門發出來的各種政策以及規定,我們不難發現一個問題,共享單車從去年告訴發展到現在已然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問題——大躍進的高速發展所帶來的問題不容忽視:共享單車以“野蠻生長”之勢迅速席卷全國,伴隨而來的各類問題也越來越多。車輛亂停亂放、阻礙正常通行、單車報廢之后未及時處理等都成為常見的問題。
有業內人士表示,就目前交通流通速度而言,在許多城市,共享單車的供應數量已經遠遠超出交通流通的需求,而市面上大量投放的共享單車的種類都是一個十分龐大的數字,面對龐大數量的共享單車,相關部門的規范管理難度也變得捉襟見肘。
目前,因共享單車的投放量逐漸飽和,上海、廣州、深圳、杭州、武漢、南京等多座城市先后宣布了暫停共享單車新增投放。
據交通運輸部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7月,全國共享單車累計投放量超過了1600萬輛,大部分都集中在一、二線城市。
作為共享單車投放最大的城市——北京,也在9月7日宣布暫停新增投放共享單車。據最新統計,目前北京已有15家共享單車企業“搶灘”,投放運營車輛總數已達到235萬輛。與之對比,早在今年4月份出臺《北京市鼓勵規范發展共享自行車指導意見(試行)(征求意見稿)》時,北京投放運營車輛僅為70萬輛,短短幾個月增長了165萬輛。
暫停投放之后,北京市委交通將出臺相關意見,對共享單車進行總量調控。同時,北京市交通委也要求相關的企業也要承擔起一定的社會職責。
不過,從相關媒體發布的統計結果來看,按照共享單車的飽和度來看,在全國范圍內,北京并不是最嚴重的。鄭州、南京、深圳三座城市飽和度排在前三位。
鄭州于今年8月份就曾禁止了單車企業繼續投放,不過有些企業仍然擅自投放單車。9月13日上午,鄭州市交通委、城管局、公安局聯合對膜拜、ofo小黃車、酷奇、輕力、易購寶5家共享單車運營企業進行約談,明確限制了上述共享單車企業的繼續投放量。
ofo、摩拜回應過度投放
有業內人士表示, 面對一個全新而特殊的行業,共享單車的競爭一直都比較激烈,為了能夠在段時間內迅速搶占市場,各家品牌單車在市面上進行大量的投放。這樣一來,時間長了,就導致一些城市的共享單車的逐漸飽和,繼而超出交通的流通飽和度。這樣過度的投放不僅對企業的形象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而且對單車的質量也存在一定的問題。不管是企業還是政府的相關部門都會帶來一些監管上的壓力。例如過量的投放導致企業沒法及時進行管理運營等,還會對城市的道路通暢、美觀、等問題造成一定的影響。
不久之前,ofo創始人兼CEO戴威在9月8日表示,“面對越來越多的共享單車,北京上海等多數成熟都出現了限制共享單車的投放量以及如何科學合理投放的規定,這在目前這種形勢下是非常合理的。因為在前期比較充分競爭的市場環境下,北京、上海這樣的城市自行車投入比較多,接下來企業和政府應該一起找到一個合理的投放量,在保證市民出行方便的同時也要保證不要給公共交通資源帶來困擾,盡量不要占據過多的市政交通的資源,確保安全、暢通出行,完成廣大市民的最后一公里。”
ofo媒介經理李鷗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我們一致認為在一定程度上,一些城市的相關部門對于禁止或者限制共享單車的投放是有利于促進共享單車科學合理發展的舉動。目前,ofo小黃車配備專門運維團隊,政策頒布后,還會在重點區域增加運維人員,對線下車輛進行網格化管理,建設“線上+線下”融合的運維團隊,保障北京市道路整潔。
此外,她還表示,ofo已具備電子圍欄相關技術條件,并配合相關部門完成相關接口調試工作和備案工作。目前,ofo小黃車在北京市通州、東城區、西城區進行了滿足試點條件的單車投放。
記者也曾試圖向摩拜了解相關情況。記者曾多次聯系摩拜的相關負責人或是服務熱線電話,均無法接通或者沒能順利轉接人工服務。不過,在此之前摩拜單車曾公開表示,會全力支持配合暫停新增投放的決定,積極參與相關停放區設置技術導則、服務規范的制定及監管與服務平臺的建設,及時處置亂停亂放、車輛淤積等情況。
單車企業需謀求新的突破
摩拜單車西安某市場負責人曾說過:“共享單車行業的發展,已經由初期的比拼數量,比拼誰開的數量多,誰投放的數量多的這樣一個狀態,轉化到現在比拼哪一個企業能更好地做好精細化運營,能夠高效去運營自己的單車,更合理的去服務這個城市以及用戶,才能在這個時間段里能越走越遠。”
面對多座城市停止新增投放這樣的大環境,共享單車也在謀求著行的發展機會與發展的方向。共享單車企業也在謀求著新的發展機遇。
而作為共享單車行業的領頭羊——ofo和摩拜,已經積極的進行海外布局,將戰場延伸到了海外。
ofo媒介經理李鷗表示,ofo會繼續提高用戶體驗,進一步精細化運營,提高服務質量,向三線城市下沉,同時繼續走全球化戰略。2017年底,ofo小黃車計劃投放2000萬輛車,服務全球200個城市,進入20個國家和地區。
8月27日,ofo宣布進入奧地利維也納。8月30日,摩拜登入泰國,在曼谷率先運營。如今,在新加坡、日本、意大利、英國、馬來西亞等國家,都能看到中國共享單車的身影。在國內正火的共享單車們,是否會存在海外市場的水土問題,還有待考驗。
除了海外布局,還有一些共享單車企業,尤其是一些中小企業,正在把目光投向三四線,甚至四五線城市。而在早前媒體報道過的陷入押金難退窘境的小鳴單車,就在進行戰略轉型。
互聯網分析師于斌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也表示,目前,一、二線的共享單車競爭非常激烈,單車投放量非常大,已經趨于飽和。多家共享單車品牌進行這樣的渠道下沉,第一是解決三、四、五線城市的用車需求,第二是增大整個共享單車的市場。第三是加強對品牌的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