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高校學生一手提打包午飯一手拿快遞。 武俊杰 攝
數學不夠好,今年“雙十一”玩不轉?
商家各種預售套路名目繁多讓人看花眼,專家教你“避坑攻略”
距離“雙十一”還有不到半個月,淘寶、天貓、京東等各大電商平臺已紛紛開啟預售模式。對于買家而言,只有提前參與商家的預售活動,“雙十一”當天才能確保享受到實惠。然而,仔細研究一番“雙十一”各種預售規則后,很多“剁手族”開始犯蒙:很多規則看起來熱鬧,實際上太“燒腦”,如果腦洞不夠大、數學不夠好,還真心有點玩不轉!
線上預售花樣多:
各種紅包各種秒殺,讓你看花眼
所謂“預售”,指的是提前繳納定金,銷售當天可以獲得最低價格。揚子晚報記者昨瀏覽天貓頁面發現,滿屏的定金支付活動已經開始,比如定金翻倍、火炬紅包、購物津貼、上不封頂、優惠分攤等。
而京東“雙十一”的活動名目繁多,有會員日、全球品牌日、母嬰日、專場期(吃貨日、男神日、家電日、超市日、家居日、3C日)等,其中11月10日—11月12日是高潮期。比如,消費者在會員日可領1111元神券大禮包;PLUS正式會員在“雙十一”期間,購物返京豆從10倍提升到20倍。在超級秒殺日期間,京東會有系列秒殺活動,主打“111款精品秒”,秒殺的貨源有2000萬件的庫存。京東今年“雙十一”還專為女性用戶推出了“女神日”,聯合國際頂尖品牌促銷,包括“女神”專享價折上折等。此外,一些明星也粉墨登場做起“雙十一”代言。
消費者有點暈:
數學不夠好,想買到便宜貨還真不容易
揚子晚報記者注意到,淘寶官方出品的“雙十一”攻略里,從10月20日—11月11日期間,各種名目的活動就有14種。與往年相比,今年的“雙十一”,更加考驗買家手速和“腦洞開放度”。
“剁手族”練女士專門買了新手機,來搶預售優惠禮包。“以往‘雙十一’都只是定金翻番,但今年,在指定時間內前多少名,定金甚至可以膨脹9倍,想要優惠,還得要搶。”
還有不少“剁手族”犯蒙吐槽:數學學不好、腦洞不夠大,今年“雙十一”真不知怎么玩了。有網友發帖稱,光是“購物津貼”就有疊加順序:大促價(促銷價)→單品級優惠→店鋪級優惠→優惠券→購物津貼→紅包等,這些看著相似實則大有不同的名詞,就能把人繞昏了頭。
以京東為例,不同時期還有不同的主題購,且多以10-30元定金為主,成1.5-3倍翻倍。定金是10月20日0點“雙十一”預售開始時付,尾款是“雙十一”當天1點開始付,個別店家會在某一天(大多是預售開售前幾天)有定金免單活動,先付收貨后返還。
而蘇寧易購剛推的O2O購物節,“剁手族”在線上可以通過玩游戲的方式賺紅包,甚至搶1111元大獎,很多貨品不止五折。
線下商家不示弱:
雙線作戰,蘇寧阿里京東“近身肉搏”
線上電商預售火熱,線下商家也沒閑著。揚子晚報記者這兩天走訪了南京新街口、江寧金鷹、景楓KINGMO、21世紀太陽城、水游城等眾多商家,大家都表示將積極備戰“雙十一”,有的商家除了推優惠促銷活動外,還設有豐富的禮品;有的商家已在10月23日就推出了“雙十一”促銷活動,提前預熱。
對于一些“雙棲”商家,比如蘇寧、阿里和京東,除了各種花式線上預售活動外,線下的促銷活動也開展得如火如荼。蘇寧今年將通過線上線下聯動的方式,開展O2O購物節,時間從11月1日持續到11月11日。蘇寧全國30家云店和1000家易購直營店,將與線上同步啟動促銷,還將聯合科沃斯共同推出智能導購機器人旺寶,通過后臺大數據與消費者的定向綁定反饋,直接向消費者推薦其最為想買或者經常購買的商品。蘇寧易購覆蓋全國120個城市的“嗨購市集”也將在11月初亮相,包括5個主題形象館、15個超級品牌館和100個流動嗨購車。在縣鎮市場,蘇寧易購直營店網絡還將安排1000場夜場團購活動。
在新零售背景下,今年阿里“雙十一”線下規模升級,不僅參與的線下門店數量突破了百萬量級,業態從現有的品牌商家,擴展至整個商圈,乃至諸多布局在三四線城市的社區“夫妻店”。
京東在全國線下布局的超過160家門店、近200家母嬰體驗店、超過1700家京東幫服務店、超過5000家家電專賣店,沃爾瑪在全國的400余家門店、合作品牌商家的近萬家門店,以及數十萬家便利店,都將參與京東全球好物節。
消費提醒
擦亮眼,避開這五個“坑”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曹磊主任昨向揚子晚報記者梳理了“雙十一”五大“網絡消費坑”,為大家作了提醒和建議。
線上線下同款商品,質量不一樣
【提醒】“電商專供”商品與實體店銷售的產品看似一模一樣,仔細看會發現顏色、內件配備或某些功能存在差別,購買時要注意。
【背景】“電商專供”商品大致有三種情形:一是“電商專供”商品外觀編碼與實體店商品完全相同;二是“電商專供”商品外觀編碼與實體店商品僅有細微區別,內置部件或產品的原料等也有細微不同;三是“電商專供”商品在網店展示的廣告圖片,與實體店陳列商品一模一樣,商品的外觀編碼與實體店商品的區別在廣告圖片上有所顯示,并且網店銷售頁面或商品顯著位置也標明了“電商專供”。
【建議】網絡交易平臺應加強賣家貨源的審核以及商品頁面信息披露的監測,對于電商專供產品使用實體店商品圖片的、虛假描述的予以監督和處罰。
消費者下單易退款難
【提醒】下單前仔細查看商品的介紹,并保留下單憑證(訂單截圖、與賣家溝通時的聊天憑證等);遇到退換貨的提前與商家商議運費事宜,并進行截圖等信息保存,同時保存好寄遞快遞單; 遇到商家不守承諾或售假,向平臺和相關監管部門舉報維權。
【背景】目前,除大部分商品享有7天無理由退換貨外,部分退換貨需消費者舉證,尤其是對賣家售假的消費者面臨舉證無門(網購商品專柜不支持驗貨、品牌商不予開具檢測證明等)。而且對于大多數預售商品的規則中,都有定金不退的說明。
【建議】網絡交易平臺將退換貨規則置頂,兼顧商家和消費者利益。
贈品不能享受常規售后服務
【提醒】下單前,請于商家宣傳頁面進行截圖保留,以防商家耍賴不發贈品;法律已明確規定贈品也要保修。贈品通常都沒有發票,所以質保卡就成贈品保修時的唯一憑證。消費者在購物時,一定要讓商家在質保卡上加蓋公章。
【背景】電商促銷的慣用伎倆之一是商品附帶贈品,而贈品如果出現質量問題,賣家通常都會以是贈品為由拒絕保修。《網絡商品和服務集中促銷活動管理暫行規定》明確規定,網絡促銷經營者在促銷活動中銷售、附贈的商品,應符合《產品質量法》的規定,不得銷售、附贈國家明令禁止銷售的商品,不得因促銷降低商品質量。附贈的商品,應提供“三包”服務。
【建議】網絡交易平臺應強化商家對贈品的規定,符合三包要求的贈品享有正常三包服務。
先漲后打折成“潛規則”
【提醒】面對商家促銷,消費者需保持清醒,貨比三家,對于心儀的商品,關注平時銷售價格,與“雙十一”價格進行對比,是否存在真正實惠;對先漲后打折的行為可向平臺和監管部門舉報。
【背景】一般網絡商家都會把一年中商品的最低價放在“雙十一”當天,吸引消費者剁手。而為制造低價,先漲價后降價已成為電商行業“潛規則”。比如,某款女裝平時的網絡售價為200元,標示原價為300元,在“雙十一”前商家突然將原價標示為390元,活動為打五折,實際銷售價格為195元,比平常售價只低5元。
【建議】:交易平臺加強對商家的價格監控,對于虛標原價的行為進行取消促銷資格等處罰。
各種中獎、退款、秒殺詐騙
【提醒】消費者不要輕易點擊不明鏈接,以防落入陷阱;保護自身的信息安全,不要向陌生人透露自己的重要信息。對于貨到付款的,要先驗貨再付款。
【背景】“雙十一”等電商大促期間往往是網絡詐騙活躍期,各類詐騙如釣魚木馬、中獎詐騙、退款詐騙、貨到付款詐騙、秒殺詐騙等讓消費者防不勝防。電商大促期間的各類陷阱歸根于信息泄露和消費者貪小心理。
【建議】網絡交易平臺應當加強促銷期間的各類監控,切實保護消費者信息安全,對于平臺的聊天工具內存在的有毒鏈接,對消費者進行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