號稱“美國雙十一”的黑色星期五將在本周五到來,面對海淘、跨境電商的推廣、促銷,不少消費者開始摩拳擦掌。但是,這些加入“黑色星期五”搶購大軍的血拼族卻也面臨著語言障礙、物流太慢、售后沒有保障等各類困擾。
物流是道大難關
作為資深海外買手的Rick告訴記者,在幾年前,跨境電商還沒有興起時,大多數消費者想要在海外購物都會選擇海淘。隨著跨境電商的加入,不少消費者開始更熱衷在跨境電商平臺上進行購物。“和代購相比,在這些平臺上東西的真假會比較有保障;和直接上國外網站相比,語言障礙就沒有這么大。”
記者調查發現,隨著近幾年“黑五”的到來,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開始選擇跨境電商進行購物,相比海淘,跨境電商為消費者解決了語言問題,降低了更多假貨的可能性,但是在物流時間過長以及售后服務上卻依然讓不少消費者感到困擾。
多因素影響物流時間
記者調查發現,目前市場上的跨境電商平臺不在少數,這些電商在各自的經營模式上也有著本質的區別。有業內人士表示,有些電商扮演的是平臺提供者角色,讓國外供應商將商品放到他們的平臺上去賣;有些電商平臺則是扮演著導流的角色,消費者通過該網站的鏈接可以直接跳轉到國外的官網上進行購物。
這些不同經營模式的平臺,在郵寄方式上也不盡相同:有的是保稅模式,有的是海外直郵模式,因此,物流時間常常參差不齊。
此外,影響物流時間的另一個因素則是商品本身的性質問題,現在很多跨境電商會將有著統一標準的商品提前從海外采購回來,放進保稅倉,但遇到包、衣服這些尺碼、顏色、款式都不相同的商品,商家必須在消費者下單后才可以采購,時間上就更長一些。
部分電商平臺可先行賠付
此外,長時間的物流成本也給消費者退換貨增加了一道關卡。有跨境電商平臺相關負責人表示,很多海外商家并不會支持消費者7天無理由退貨,而且等消費者拿到商品時,很多時候已經超出了海外商家可以退貨的時間。
針對這一弊端,記者了解到,不少電商平臺都開始選擇用各自的方式先維護消費者的利益,“有些平臺會幫助消費者去和國外商家協商,更有些平臺會采取先行賠付的機制。”某電商平臺負責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