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來,《消費者報道》通過獨立采樣,獨立送檢,獨立專業權威的第三方檢測機構測試的形式,共完成了975款產品的對比測試,涵蓋的領域包括食品健康、日化婦嬰、電子汽車等多個領域,涉及120多個品類,900多個品牌,975款產品。
對比測試不達標發現率達5.6%
第三方對比測評的主要目的是發現好產品,警示問題產品,而問題產品最嚴重的表現即是不符合現有的基礎國家標準。此次發布會上,《消費者報道》公布了歷經4年對975款產品與服務的對比測試數據,結果顯示,共有55款產品出現不達標,不達標發現率達5.6%。這樣一個比例,在我們看來,不算低。
虛假宣稱問題比率高
和世界其他知名的第三方商品檢測組織一樣,《消費者報道》并不僅僅滿足于用國標來對產品作出達標與否的評價,而是在此基礎之上,解讀產品包括廣告過度宣傳、性價比、潛在風險等更多維度的信息,從而打破消費者與制造商和產品之間的信息不對稱。
《消費者報道》的對比測試大數據顯示,產品最多的問題集中在過度廣告與虛假宣傳方面,高于不達標的問題占比,而整體問題產品的比例高達24.6%。
與之相對應,《消費者報道》在對比測試中對產品作出的質量評級也不只是合格與否,而是劃分為五個等級,優、良、中、遜、差。
在641款作出綜合評價的產品中,產品的質量評級基本呈現為正態分布,超過一半的產品評價為良好,為55.08%,這與《消費者報道》現階段的對比測試更多關注知名大眾消費品牌相關。
為了比較國內外品牌產品在質量上的差異,《消費者報道》將641款作出綜合評價的產品按照品牌源屬劃分為中國內地、國外以及臺灣、香港、澳門等地區,并對3個地域的產品進行綜合加權評分。結果顯示,整體而言,國內外品牌產品的質量差異并無涇渭之別,而在汽車領域,國外產品相對而言更具優勢。
詳情請看消費者報道315發布會專題頁: 2017年3·15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