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網北京5月31日訊(記者 郭靜原)夏天到,又是享受一季水果盛宴的好時機。無論是網上還是水果攤,號稱來自馬來西亞、越南的山貓王榴蓮鋪天蓋地,“越南進口百香果包郵”拼團在即,哥倫比亞麒麟果一片熱銷……可這些市面上的“洋水果”真的是漂洋過海而來的嗎?
事實上,我國目前允許進口新鮮榴蓮的輸出國家只有泰國;越南獲得準入的水果并不包括百香果;我國準入的哥倫比亞水果也只有香蕉。近年來,進口洋水果成了人們餐桌上的時尚消費,各種新口味、新品種,都讓民眾大飽口福。但在水果市場上同時也滋生了這樣一批商家,他們為了吸引消費者的目光,通過虛假的宣傳手段和包裝來迷惑消費者,存在名不符實的情況。
如今,貼上進口標簽的國產水果,價格就可以翻倍。國內培育或是引進種植的新品種水果,樣貌稀奇、口味獨特,售賣時往往要冠上洋名字,包裝成進口水果,牟取暴利。更有不法商販通過非法途徑如走私、夾帶、私自攜帶入境等,公然售賣非法入境的水果。“水果品種越來越豐富,想要換換口味,可市面上來自越南、泰國、馬來西亞、澳洲等各個地方的水果品種目不暇接,倒讓我們挑花了眼。”北京的楊女士向記者說出了自己的困惑。
值得注意的是,未經檢驗檢疫的水果具有潛在攜帶細菌、病毒和寄生蟲入境的危險。寧波檢驗檢疫局局長盧厚林告訴記者,為了將病蟲害阻于國門之外,我國的檢驗檢疫措施十分嚴格。在允許一個國家的水果進入中國之前,要由檢驗檢疫機構進行有害生物的檢疫和農藥、重金屬安全風險監控項目的檢測,制定出一套有效的防止疫情傳入的措施;只有當檢驗檢疫合格后,才允許進入市場,并對每一批水果進行嚴密的檢疫。
通過合法途徑進入國內的水果在安全方面是有保障的。但從非法途徑進口的水果,不僅有傳播疫情的可能,還有農藥殘留等問題,危害人體健康和國內生態環境。國家質檢總局動植物檢疫監管司相關負責人表示,真正的“洋水果”必須取得檢驗檢疫機構簽發的“檢疫許可證”,和輸出國或地區出具的植物檢疫證書;進口洋水果的包裝箱上,須用中文或英文注明水果名稱、產地、供應商名稱或代碼。
如何才能準確辨別“洋水果”的身份?專家建議消費者在購買進口水果時,要求商家出示我國官方機構出具的檢驗檢疫證書,上面注明了進口國家、果園及加工信息;也可以查看水果包裝上的中文或英文介紹。不僅如此,消費者還可以登錄國家質檢總局網站,查詢《獲得我國檢驗檢疫準入的新鮮水果種類及輸出國家/地區名錄》,以此辨別生產國是否對我國輸出這種品類的水果,謹防買到貼標水果。據了解,該目錄已在5月11日更新,涉及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等43個國家和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