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主稱“悅裝網”打來電話,說會派人處理
昨天,業主楊先生向記者反饋稱:“8月30日下午,有位自稱‘悅裝網’總部的負責人給我打過電話,跟我保證,一周內會有總部派出的工作人員來我家實地查看。查看完裝修的具體情況以后,他們會在10到20天之內給出一個方案。方案一旦定好,馬上就可以從總公司把裝修要用的材料發過來。至于對我造成的損失,則由總部工作人員和我面談。”楊先生還告訴記者,對方承諾會在后續裝修方案確定后的20天內,完成楊先生家新房的全部裝修工作。
不過“悅裝網”公關部的郭女士昨天倉促回應記者“正在跟進處理”后,便馬上掛斷了電話。
律師觀點
這兩天,本報持續關注了“悅裝網”派單下來的加盟商撂挑子,致多位簽訂合同的業主裝修被耽擱一事。昨天有業主告訴記者,“悅裝網”總公司已有人來聯系過了,表示將在一周內派遣專人前來處理。
事情有進展固然是好的,不過記者連日調查發現,吐槽類似互聯網平臺家裝問題的非常多。業內人士指出,裝修市場本就魚龍混雜,加入互聯網元素后更為復雜,出現各種問題,而歸根到底還是因為有些消費者貪小便宜,或是某些裝修公司沒有契約精神所致。□記者 朱琳 見習記者 張清穎
業主可向加盟商索賠,“悅裝網”也有責任
“這并不是他們雙方互懟、互相推卸責任可以解決的,該承擔的責任必須承擔。”業主們一致認為。
昨日,記者也就此事咨詢了浙江盛寧律師事務所的趙晶律師,她分析,在本案中,業主的施工合同相對方是“寧波市超級購家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雙方已經約定了工期,如果施工方未按合同約定的時間、條件完整地交付合同的標的,那么根據雙方的合同,業主可以追究相對方的法律責任。
“這其中包括要求加盟商繼續履行合同或者終止合同進行損害賠償,賠償范圍包括退還未裝修部分的裝修款、因合同相對方的延期或者拒不履行合同期間給業主造成的損失、利息等。”
另外根據我國《合同法》的相關規定,合同形式具有多樣性,如果“悅裝網”的網站上發布的裝修信息足夠明確、具體,已經構成要約,那么業主基于要約作出承諾,雙方的合同關系也已經形成,因此“悅裝網”也無法推卸其法律責任。
看似,“悅裝網”的事情只是裝修市場的冰山一角,記者調查得知,從2014年起,互聯網家裝公司開始興起,這類公司類似于一些外賣軟件,他們提供了一個供裝修公司入駐的平臺,裝修公司就從該平臺上承接業務,提供平臺的互聯網家裝公司從中收取手續費。這種模式叫做套餐式裝修或淘寶式裝修。
相比傳統的裝修公司,“價格親民”和“全包裝修”似乎是大多數互聯網家裝的主打優勢。很多本土市場上拿不到的低價,在這些平臺上都能實現,誠如“超級購家”法人代表林先生所說:“10萬左右能全包裝完一套90平方米的房子嗎?如果不是從‘悅裝網’總部拿合作價,怎么可能?”
從事裝修行業十余年的業內人士程先生告訴記者:“裝修是最混亂的市場之一,小公司打價格戰,用最低報價吸引顧客,隨后他們會想辦法從別處賺取利潤。”
比如,合同上寫明了用哪些東西,但是在具體裝修時,設計師會告訴業主,某個地方得額外用別的材料,如果不加就會影響整體的裝修風格,或者說原來合同上定的材料不好,再趁機給業主推銷其他的產品,這樣他們就能從供應商手里拿返點,而且這種產品一般都是小配件,比如拉手、電燈、電線之類的,利潤最高。
程先生分析,現在不少裝修公司是皮包公司,這種公司最大的特點就是沒有固定班底。“他們平常的運營模式就是空手套白狼,沒有大公司的品牌影響力,又想多拉到生意,他們就把價格打得越來越低,進駐到互聯網家裝平臺,依靠平臺多接單。”
他告訴記者,現在的裝修大都采用預付款制度,裝修公司活兒還沒干,就能先從業主手里拿到50%,甚至70%的錢,然后他們拿著這些錢去買材料,至于裝修工人的工錢,則是能拖就拖。
但歸根到底,小公司接到的單子還是不可能像正規大公司那么多,一旦資金周轉不過來,就只能停工。
【業內建議】
嘗試新興的互聯網家裝,需要有一定的風險意識
程先生告訴記者,目前的現狀是,裝修行業準入門檻低,裝修公司成立的成本也過于低廉。裝修公司一拿到預付款,就等于是拿住了業主的軟肋,即使業主通過法律手段維權,成本也過于高昂,這才導致一些無良裝修公司有恃無恐。
“總的來說,裝修市場的亂象,主要還是消費者貪小便宜和小公司沒契約精神兩方面造成的。消費者要嘗試新鮮事物,體驗互聯網家裝,既要有第一個吃螃蟹的勇氣,也得有足夠的風險意識。”程先生總結道。
趙晶律師也建議,在裝修公司的選擇上,要審查對方的資質,找正規的裝修公司;在簽訂合同條款的時候,要認真閱讀條款,不明確、含糊的條款很可能成為裝修公司推卸責任的條款,尤其是用材、施工工藝、違約條款等方面,不要不經審查就簽訂合同;另外,無論何時,要注意保留證據。
如果裝修期間發生糾紛,可以向住建部門、消費者權益保護協會、裝修行業協會等部門投訴,如協商不成,建議向專業的律師尋求幫助,走司法途徑維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