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游離于監管視野之外的互聯網金融消費活動一直非;钴S,但迅速發展的市場背后也滋生了各種亂象,使得金融消費者利益受損的情況時有發生。如何建立有效的互聯網金融消費保護機制,更好地維護消費者利益,成為各界廣泛關注的熱點問題。
日前,在2017中國金融消費者保護論壇上,中國人民銀行參事、中歐陸家嘴國際金融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盛松成表示,互聯網金融具有明顯的涉眾性、群體性、區域性和系統性的特征,風險一旦觸發,很容易危及金融系統乃至社會穩定。
他認為,加強互聯網金融監管、強化金融機構防范風險主體責任非常重要。而近期針對網絡“現金貸”的問題,相關政府部門出臺文件,對其進行整治,可見規范互聯網金融業態、維護消費者切身利益的迫切性和重要意義。
上海黃金交易所理事長焦瑾璞認為,金融消費者教育在普惠金融中應發揮更大的作用。加強金融消費者教育、保護消費者權益是發展普惠金融的必備環境,而發展普惠金融則是加強金融消費者教育、保護消費者權益的內在動力,兩者息息相關、相輔相成。
焦瑾璞表示,在普惠金融的發展中應加強金融消費者的保護,而在金融消費者保護中應更加注重金融教育,努力提升消費者的金融素養,通過各種金融知識普及活動,引導金融消費者改變固有的認知和行為特點。
上海市法學會金融法研究會會長、華東政法大學教授吳弘認為,互聯網時代的金融消費者保護所具有的廣泛參與性、可能的非理性以及聚眾性等特點,使得信息知情、信息使用,電子數據存管、隱私與個人信用無形資產保護,適當性原則的應用,以及財產安全保障、求償權的行使等各方面的實現都面臨新的挑戰。從金融消費者保護角度來看,要注重保障消費者的財產安全權、信息安全權、知情權、選擇權以及糾紛及時解決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