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指一點,輕松投保”。數據顯示,2017年保險監管系統收到4303件互聯網保險投訴,同比大增63.05%。而4303件互聯網保險投訴中,有3821件涉及到127家非險企自營網絡銷售平臺。
針對互聯網保險存在的問題,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下稱“銀保監會”)近日特別發布風險提示,提醒保險消費者購買互聯網保險時需注意風險。
風險一:“吸睛”產品暗藏誤導
有的保險機構為片面追求關注度和銷售量,推出所謂的“吸睛”產品,存在宣傳內容不規范、網頁所載格式條款的內容不一致或顯示不全、未明確說明免責條款等問題,涉嫌誤導消費者。
銀保監會提示:閱讀條款,謹防誤導宣傳。保險消費者要主動點擊網頁上的保險條款鏈接,認真閱讀保險條款和投保須知等,結合條款內容決定是否購買相關保險產品,不要輕易被某些“吸睛”產品的宣傳“噱頭”誤導。
風險二:在線平臺暗藏“搭售”
某些在線平臺在其票務、酒店預訂頁面通過默認勾選的方式銷售一些保險產品,未明確列明承保主體或代理銷售主體,未完整披露保險產品條款等相關重要信息,侵害了消費者的知情權、自主選擇權等。
銀保監會提示:評估需求,合理選擇產品。建議保險消費者評估自身保險需求,認真了解擬購買保險產品的保險責任、除外責任、保險利益等重要內容,從而選擇購買符合自身保險保障規劃和實際需求的保險產品。
風險三: “高息”產品暗藏騙局
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互聯網平臺虛構保險產品或保險項目,或承諾高額回報引誘消費者出資,或冒用保險機構名義偽造保單,往往涉嫌非法集資,給消費者造成經濟損失。
銀保監會提示:擦亮眼睛,勿受高息誘惑。保險消費者要認清保險的主要功能是提供風險保障,盡管部分保險產品兼具投資功能,但其本質仍屬保險產品,以保障功能為主。保險消費者不要輕信保險產品“高息”宣傳,避免遭遇非法集資騙局。
綜合
牢記“安全口訣”,回避網購風險
相比傳統的投保渠道,主打線上投保的互聯網產品確實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風險隱患,除了注意上述銀保監會特別發布的投保消費提示,牢記以下幾項“互聯網投保安全口訣”。
官網投保最安全
盡量到各保險公司的官方網站進行購買是最為安全的方式。在投保前,通過游覽器搜索網站的消費者還應注意觀察網站的名稱、域名、網頁展示、網站功能,如有疑問可通過撥打保險公司客服熱線等方式為網站驗明“正身”。
如實填寫投保信息
除了注重投保渠道,被保險人在網絡投保時也須注意如實填寫投保訂單信息。一般而言,保險公司要根據投保人的信息來確認是否承保,如果填寫信息有誤,在出險時保險公司可能會拒絕予以理賠。
電子保單及時“驗身”
在完成網絡投保后,投保人將會很快收到相應的電子保單。在查收電子保單后,消費者可立即通過保險公司公告的服務電話和門戶網站通過保單號以及投保人身份信息查詢和確認保單真偽。
賬號密碼妥善保管
在整個網絡投保過程中,保險消費者要特別注意妥善保護好自己的投保賬號及密碼,最好在個人電腦上進行操作,防止個人信息的泄露而造成財產或名譽上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