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裝優酷客戶端后,還沒注冊就被默認獲取了手機號碼,個人信息就這么被“綁架”走了……
Facebook隱私泄露事件進一步激發了人們對網絡隱私的關注。記者近日測試了十多款熱門App后發現,仍然有大量默認獲取隱私信息的不規范行為,如果不強制開通授權,往往無法安裝應用。
美國社交媒體平臺臉書公司首席執行官馬克·扎克伯格3月21日對臉書用戶個人數據泄露風波作出回應,承認公司在保護用戶數據方面犯了錯誤,并承諾將采取措施應對。
安裝匹諾曹錄音軟件時會發現,需要獲取位置信息、電話、短信、通訊錄權限,不同意就無法使用。對于單純想使用錄音功能的用戶來說,顯然要求開放的權限太多了。
新浪微博,也要求手機電話權限、存儲權限這兩項必需開啟,否則應用無法使用。對此,微博相關服務條款解釋為“校驗IMEI&IMSI碼,防止賬號被盜”以及“緩存圖片和視頻,降低流量消耗”。
英語流利說在安裝時,提示不需要任何特殊權限,實際使用時需要照片、電話、錄音三項權限,以上若有任意一項不允許,將無法正常使用應用。用戶選擇“拒絕”后,應用直接自動關閉。
看看網劇、綜藝視頻,你可能不會想到,你手里的視頻App還默認獲取了你的手機號碼。
記者嘗試在手機上安裝了優酷客戶端后,查看應用權限時發現,后臺已經默認獲取了記者的手機號碼。
對此,優酷客戶端的解釋是,“手機/電話權限保障賬號數據安全,提供更懂你的內容推薦。”然而,此刻記者連注冊優酷賬號都還沒進行,只是以“路人”身份點開其App搜索視頻觀看,顯然用不到手機號碼這種隱私信息。嘗試在優酷中關閉獲取手機號碼信息、讀取手機中已安裝應用列表的權限后,應用也可以正常打開,視頻播放頁并無障礙。可見,這些信息的默認獲取并非必需。
影音類APP愛奇藝默認獲取隱私信息的情況也較為突出。首次安裝愛奇藝后,后臺默認開啟了獲取手機號碼、讀取應用列表、相機、錄音、讀寫手機存儲等多項權限。但在使用該APP時,記者并未發現其有任何功能需要撥打電話。
同類的非必需默認獲取隱私信息還有不少。如網易云音樂默認獲取位置信息、存儲空間、電話、相機、通訊錄、麥克風權限。在電商購物平臺京東的App,如果你不允許其“直接撥打電話”、“獲取手機號碼”,應用就無法正常打開。“我們將獲取您的通訊錄信息以方便您在購物時不再輸入您通訊錄中聯系人的信息。”對于京東方面的解釋,不少用戶很難理解:“我情愿手動輸入信息,也不想讓后臺讀取我的通訊錄,憑什么要強迫接受?”
騰訊社會研究中心、DCCI互聯網數據中心此前發布的2017年度網絡隱私安全及網絡欺詐行為分析報告顯示,影音娛樂、資訊閱讀、網絡游戲和常用工具等種類的手機應用成為越界獲取用戶隱私的手機APP重災區。
在Facebook隱私泄露事件后,消費者最擔心的是,這些手機應用會將搜集到的通訊錄、消費偏好等隱私信息出售給第三方,而國內尚無相應法律對此作出嚴格約束。
因此,在下載相關應用時,用戶要提高警惕,主動去設置、限制相應權限。對已經下載使用的應用,也可以嘗試關閉不必要的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