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恐怕很難想到,因為衣服上的蝴蝶結、繩帶,可能被某些東西纏住卡住,從而給孩子的安全帶來影響。
最近幾年的童裝國家監督抽查,像重金屬、增塑劑等項目超標的情況已經比較少見了,但是過長的繩帶、不牢固的小裝飾物等這些影響健康安全的項目,還是多次被發現,最新公布的國抽結果,這些不合格的項目同樣出現了。
童裝抽查:多個不合格項目涉及安全
國家市場監督總局質量監督司消費品處處長李麗慧:抽查了15個省、市,157家企業生產的163批次兒童及嬰幼兒服裝產品。檢驗的159批次產品中,有26批次產品不合格,批次不合格發現率為16.4%,不合格項目涉及纖維含量、耐摩擦色牢度、耐水色牢度、繩帶要求、附件抗拉強力。
國家標準嬰幼兒及兒童紡織產品安全技術規范標準,從風險防范角度考慮,設置了比較全面細致的繩帶要求,比如抽拉繩帶、帶子過長、繩帶的自由末端使用裝飾物,或容易形成活結、繩圈等,就屬于不合格的情況。一些裝飾小部件也應具備一定的牢固度,不能被輕易拽下,以免造成誤入口中的隱患。
廣東產品質量監督檢驗研究院檢測工程師 李琰:這件童裝看起來很漂亮,但是卻存在安全隱患。例如旁邊這兩條腰帶,這兩條腰帶過長,超過了服裝底邊,在松散的情況下容易絆倒。如果你坐電梯或者下車關車門,很容易被電梯門、車門卡住,也會形成一定的安全風險。
檢測工程師告訴記者,繩帶要求這種安全項目,其實部分產品從外觀就能判斷是否符合標準。記者看到檢測樣品中有的服裝在背部有固定的繩帶,而且系成了蝴蝶結,按照標準要求,嬰幼兒及7歲以下兒童服裝,除腰帶外背部不應有繩帶伸出或系著,因而這樣的服裝也不符合安全標準要求。
記者注意到很多兒童及嬰幼兒服裝都有著新穎的設計,比如加綴了漂亮的紐扣、粘合扣以及拉鏈頭、拉片、毛絨球、蝴蝶結或者其他類似小部件。檢測工程師透露,其實這些附著的小部件往往存在著一定的安全隱患,檢測發現一些服裝上的小部件,特別是紐扣,抗拉力不足,在不足70牛的力之下就脫落了。
廣東產品質量監督檢驗研究院檢測工程師 張興亞:脫落的附件,可能被嬰幼兒誤食、誤吞,導致窒息甚至危及生命。
檢測發現部分批次的兒童及嬰幼兒服裝的繩帶和附件存在一定的安全風險。記者發現,繩帶要求附件抗拉強力這些涉及健康安全的項目,在歷年的監督抽查中屢次登上不合格榜單。
童裝衣帽繩曾引發安全事故
記者了解到,服裝上繩帶帶來的危險,現實生活中真實發生過,特別是一些衣帽繩,嚴重威脅著兒童群體的人身安全。
媒體公開報道過多起“拉繩殺童”事件,幾乎都是和幼兒園的滑梯伴隨在一起:
2007年1月,廣西某幼兒園4歲女孩在玩滑梯時,衣服帽子上的拉繩紐扣被滑梯縫隙卡住,繩子掛住她的頸部,導致窒息死亡;
2011年江西上饒一3歲男童,因一端帽繩卡在滑梯上,一端纏繞頸部,導致窒息死亡;
2012年11月5日,東莞一幼童滑滑梯時被拉繩勒死;
2013年9月,河南太康縣一3歲男孩在幼兒園滑滑梯時不幸身亡,元兇又是拉繩……
樁樁件件都指向了拉繩問題。
2016年出臺的國家標準規定,7歲以下兒童的服裝頭部和頸部不能有任何的繩帶,以防發生意外。但是記者發現不少兒童穿著的帽衫,頭頸部都配有可調節尺寸的衣帽繩。
在銷售市場記者看到,不少適合3~5歲兒童所穿的服裝,頭頸部也都配有這種繩帶,銷售人員和不少家長一般都認為這是時尚和功能的需要,沒有意識到可能存在的安全隱患。
記者調查發現,市場上不少兒童及嬰幼兒服裝僅從外觀設計就能看出存在不符合安全標準的要求,但是很多家長對這些卻一無所知,不少銷售人員告訴記者,有的年輕家長甚至還專門要那些設計繁瑣、繩帶裝飾較多的服飾,而這無形中是將安全風險帶到了兒童身邊。
國家抽查:九批次產品耐摩擦色牢度不合格
全棉質地的童裝深受家長的歡迎,但是檢測中發現標注為100%棉的童裝可能里面摻雜了大量的化纖。很多企業用“天絲”“人絲”等名稱誤導消費者,其實都是化學纖維。還有一些童裝耐摩擦、色牢度不合格,容易褪色。
檢測工程師告訴記者,與繩帶要求和附件抗拉強力這些項目相比,那些摸不著看不見的安全風險,也不容忽視,比如色牢度這個項目,在日曬水洗、汗浸、摩擦等作用下,質量最好的產品應該保持原來色澤,但是檢測過程中發現,有9批次的兒童服裝在耐磨擦項目上出現了明顯的粘色、褪色現象。工程師介紹,這可能帶來不可預測的健康安全隱患。
廣東產品質量監督檢驗研究院檢測工程師吳志玲:這些(服裝)色牢度的質量好壞,直接影響到了紡織品的使用性能。這些較差的紡織品,它們的染料容易脫落和褪色,影響美觀,且脫落的染料分子或重金屬離子,可能通過皮膚被人體吸收而危害健康。
記者了解到,檢測發現的不合格項目當中,有一個項目決定了紡織產品性能特點,直接影響著兒童及嬰幼兒的舒適體驗,這就是童裝的纖維含量。檢測發現標注是百分百棉的,可能里面摻雜了大量的化學纖維,標注棉為主要材質的實際上含量也達不到,像這款產品標簽標注是百分百棉,可是在顯微鏡下卻出現了兩種纖維形態。
廣東產品質量監督檢驗研究院檢測工程師 周宏水:從屏幕中我們可以看到有兩種不同的纖維形態,這根呈扁平帶狀,有天然的卷曲,這種是棉纖維的典型特征。
這種表面平滑,有清晰的條紋,這是粘纖的特征。
經過最后的定量檢測,發現總共26批次不合格產品中,因為纖維成分含量不合格的就占到將近一半,達到了12批次。記者了解到,除了虛標錯標棉含量,標稱的纖維百分比超出標準遠差范圍,還有的企業因為標注了不規范的名稱而不合格。記者看到這些兒童服裝的成分標簽上,有的標注天絲,有的標注人絲、人棉。檢測工程師告訴記者,其實這些都是化學纖維。
目前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已將監督抽查結果通報給相關企業并責令整改,同時要求相關電商平臺對不合格的兒童及嬰幼兒服裝進行下架處理,并落實質量管控業務,進一步強化對平臺內經營者的管理。
童裝面料的纖維含量、色牢度等專業性很強,消費者是沒有辦法知道的,但對此,生產者則是心知肚明。記者了解到,目前部分化學纖維的價格與棉相比,一噸要低數千元,而用價格較低的化學纖維與棉纖維混紡,卻以棉的價格銷售,自然會以低成本獲得相對高的利潤回報。
在這里也提醒家長朋友,盡量不要給孩子選擇過于繁瑣、裝飾過多的服裝,讓危險遠離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