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深入推進,網絡安全對國家總體安全、經濟社會運行、人民生產生活的影響愈加凸顯。數字時代,網絡安全進入了“深水區”。有數據顯示,2021年,平均每11秒就會發生一次網絡勒索攻擊,預計全年發生超過300萬次的網絡勒索攻擊。維護網絡安全,已經是刻不容緩、不能掉以輕心的存在。
網絡絕非法外之地
網絡虛擬空間雖然具有一定的匿名性,但絕不是法外之地。
2021年10月初,遼寧盤錦一輛私家車公然張貼印有“支那制造”“武運長久”,以及旭日旗等帶有辱華內涵的車貼。目前,該車主已被傳喚,并處以15日拘留、罰款1000元的處罰。經廣州公安機關追查后發現,這些涉事車貼來自白云區的一個商家,最終該商家老板及客服被處于行政拘留5日的處罰。
天網恢恢,疏而不漏。從事造謠、倒賣個人信息、網絡敲詐勒索等逾越法律紅線的網絡違法犯罪行為,一定會受到懲治。
而對于遵紀守法的普通民眾而言,則更需要注意防范網絡詐騙和個人信息泄露,時刻繃緊網絡安全這根弦。
詐騙“進化論”,警惕之心不可無
當前,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刑事警情數占比不斷增大,其中網絡詐騙增長迅猛,尤其是隨著新技術、新應用、新業態的出現,網絡詐騙的手法也出現了演變升級,讓人防不勝防。
據悉,廣州警方于近日成功搗毀犯罪團伙架設的11個GOIP窩點,抓獲犯罪嫌疑人4名,繳獲GOIP及貓池設備34臺。GOIP設備能夠隱藏號碼真實所在地,實現上百個號碼同時通話,是現在實施網絡詐騙的主要工具。
許多群眾在接受過反詐宣傳后,對陌生歸屬地的電話抱有防范之心。然而,當廣州的市民收到歸屬地為廣州的冒充“公檢法”詐騙電話,或是熱愛網購的青年收到歸屬地為杭州的冒充淘寶客服詐騙電話后,就容易放松警惕、陷入騙局。
比如,2021年8月3日,白云區反詐中心民警收到預警,家住白云區大源村的馬女士遭遇冒充“公檢法”的騙局。經詢問得知,馬女士當天接到一通自稱“公安局”的電話,“假警察”稱她名下的銀行卡涉嫌“洗黑錢”,要求她“配合警方調查”,在民警抵達之前,驚慌的馬女士已根據詐騙分子指引,將存有19.9萬元的兩張銀行卡的賬號、密碼告知了詐騙分子。
了解情況后,民警當場指引馬女士用連續輸錯密碼、聯系客服掛失等方式,凍結其中一張存款金額較大的銀行卡,同時將另一張銀行卡中的余額轉出,并帶上馬女士的丈夫奔赴就近銀行,凍結相關資金。終于趕在詐騙分子轉走資金前成功凍結了銀行卡。
(圖源白云警事)
冒充“公檢法”詐騙之所以能夠屢屢得手,關鍵在于詐騙分子通過言語恫嚇震懾住事主,再用偽造的警官證、通緝令、官方網站等,徹底擊垮事主的內心防線。
在此也提醒大家,公檢法機關絕對不會引導事主進行轉賬匯款,更沒有所謂的“安全賬戶”,凡是自稱公檢法要求匯款到“安全賬戶”的都是詐騙。若接到此類電話,切勿輕信,請及時撥打110電話報警,或撥打96110 進行咨詢。
防范網絡詐騙的關鍵點,就在于時刻對屏幕、電話線另一側的人保持高度警惕,尤其是關于錢的問題,更要有“任爾東西南北風,捂住錢包不放松”的態度。
個人信息泄露,成為詐騙“前序”
個人信息一旦落入詐騙分子之手,就會成為詐騙受害者的“來源庫”。“網上沖浪”之際,保護個人信息的意識,絲毫不容懈怠。
2021年6月,家住白云區的小陳在玩 “王者榮耀”時,認識了一名“高手”。這名“高手”告訴小陳,自己是專業游戲“代練”,平日給別人代打游戲都是升一顆星收20元,但因為和小陳聊得來,1000元就可以幫小陳從“鉆石”打到“王者”,欣喜之下小陳毫不猶豫地答應了。
談妥細節后,這名“高手”稱小陳的游戲賬號綁定了微信和手機,代練時需要登錄小陳的微信,便索取了小陳的手機號、微信賬號、密碼,以及驗證碼。最后還警告小陳:在“代練”期間,不能登錄微信,不然賬號會被凍結,等“代練”結束后,會短信通知小陳。
半小時后,沉浸在晉級“王者”喜悅中的小陳,接連接到親友打來的電話,詢問他微信是不是被盜,一下子跟自己借這么多錢。小陳感覺不對勁,立即登錄微信,這才發現這位“高手”竟用自己的微信,編造各種理由,向三名親友借款共3500元。
當察覺到個人信息泄露時,可以向互聯網管理部門、工商部門、消協、行業管理部門和相關機構進行投訴舉報,及時止損。
網絡安全為人民,網絡安全靠人民。網絡安全不只是一周、一月的事情,更應該是日復日、年復年的久久之功。
正值2021年網絡安全宣傳周之際,白云區網警呼吁大家,從現在做起,從自我做起,堅持文明上網、安全上網,一起為網絡安全添磚加瓦!
宣傳單位:白云網警、網紅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