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很多人來說,買房不易、裝修更難。面對動輒幾十萬元的裝修費用,很多人都慎之又慎。但裝修行業的水很深,各類陷阱也讓業主防不勝防,如何才能有效避免這些行業“坑”呢?
“坑”一:故意漏報個別項目
在裝修報價單上,裝修公司總會刻意遺漏某些主材,而經過“加工”的報價單,還可以因為整體價格報價合理,讓業主爽快簽約,從而造成業主在接下來的裝修過程中,不得不為裝修公司這些惡意的“遺忘”而不斷地往外掏錢。
建議:業主在簽合同前,要根據設計圖紙,要求裝修公司在裝修合同或者協議上寫清楚所有主材,標明購買者是裝修公司還是業主自己。
“坑”二:拉低某個單項價格
大部分業主在裝修開始前,會查一些攻略,事先了解一些價格信息,但這往往還不夠全面。有些業主即使知道當前地板的市場價,但卻未必知道地板安裝的人工費用,所以總在砍下地板價格后,又在人工費上吃了虧。
建議:業主在看裝修報價單時,不要只盯牢某個項目的單項價格,而是要綜合人工、損耗、機械等各方面費用,以及其他項目的費用來看。如果發現某個價格特別低,那么就要馬上審查其他項目的價格,以避免裝修公司用這些價格來抵消原本的“優惠價”。
“坑”三:模糊主材重要參數
裝修過程中,模糊主材的重要參數是不規范的裝修公司較為常用的伎倆。在裝修合同中,雖然寫明了所需材料及數量,但卻不說明到底選用什么品牌、什么品質、什么規格的材料,或是在計量上用“項”等模糊量詞做單位,從而讓業主稀里糊涂地接受了報價單。且同一品牌的同一類主材有時也分一級品、二級品、合格品等,等級間存在的差異較大。
建議:材料價格是報價的基礎,業主要把單價和產品的規格配套起來看費用,報價單的每一項要盡可能詳細標明材料的各項要素,能具體化的計量絕不模糊。裝修期間,業主還需注意核查相關材料是否按指定的要求采購。
“坑”四:施工工藝含糊不清
墻面涂層施工、地板施工等都有各自的施工工藝要求,中間漏過一道工序,在未來的生活中就可能給你造成很多麻煩。
建議:業主在裝修前要多了解一些裝修常識,了解關于室內裝修的各項工程施工工藝標準,或定期去裝修現場了解工程進程。除此之外,業主可以聘請一家有資質、專業性強、施工人員穩定的裝飾公司,服務質量才更有保障。
“坑”五:虛報加大工程總量
某些裝修公司在報價時,采取加大工程量、多設項重復計價等手段給業主挖“坑”。
建議:業主最好在裝修之前,了解工程量的計算規則。在審核工程量時,業主應要求裝修公司或施工隊提供工程量的計算書,與設計圖進行核對,必要時與施工方一道去現場丈量核對,確定每個單項價格。為防止以后在施工時若有變更,業主可發通知書,竣工后根據通知書增減工程量結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