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暑降溫需警惕隱患
2024-06-14 中國質量萬里行 點擊:次
連日來,多地遭遇了今年以來影響范圍最廣、強度最強的高溫天氣,引得網友幽默地表示:“仿佛吸入的空氣都在灼燒肺部”,外出見面皆成“熟人”。
面對酷暑,人們紛紛尋找解暑方法。《中國質量萬里行》提醒,大家在避暑降溫的同時,要注意消防和人身安全。
“降溫神器”存在安全隱患
炎熱的天氣讓許多車主頭疼:暴曬后的汽車秒變“蒸籠”,坐進去就像“蒸桑拿”。因此,許多人被標榜“一秒降溫、迅速制冷”的降溫噴霧吸引。
目前,市面上一些快速降溫的噴霧產品雖看似誘人,實則暗藏風險。消防實驗顯示,在類似車內的封閉環境噴灑大量降溫噴霧后,再點燃打火機,立即引發了整個空間的燃燒。
實際上,一些降溫噴霧上標識其主要成分是LPG,也就是液化石油氣,主要由丙烷和丁烷組成。而降溫噴霧的工作原理,就是將這些易燃易爆氣體通過加壓液化存儲在金屬罐體中,噴出后迅速汽化吸收周邊環境熱量,實現快速降溫。車內或人體過量噴灑、噴涂使用,一旦遇到明火就會燃燒,遇高溫有爆炸的危險。
重慶大學分析測試中心工程師秦世江表示,有些降溫噴霧中添加了甲醚,也是易燃易爆氣體且含有神經毒性,大量吸入容易窒息。
專家提醒,車主在使用降溫噴霧時,務必注意杜絕火源,在密閉空間內慎用,更不要對著明火直接噴射,以避免燒傷。高溫天氣下將降溫噴霧留在車內也有巨大風險,可能因暴曬過熱引發爆炸。
同時,降溫噴霧的工作原理是吸收空氣及物體表面的熱量,達到快速降溫的效果,部分產品可使溫度降至0℃以下,因此不應直接對準身體或皮膚噴灑,以免凍傷。
消防員建議,夏天可以采用遮陽反光板或將車輛停放在樹蔭下等方式安全降溫。此外,一些車內常放置的物品在烈日暴曬下可能發生轟燃、爆炸等。不要長時間將這些物品放在車內:打火機、碳酸飲料等罐裝帶壓力物品,受熱易膨脹;花露水、酒精等,揮發產生易燃氣體,在車內溫度過高時,達到燃點或遇明火,易發生轟燃;老花鏡、放大鏡、瓶裝水等有凸透鏡效果的物品,長時間聚光發熱容易引燃車內可燃物;充電寶、手機等電子產品,在高溫環境下電池易發生鼓包,有爆炸危險。
消暑誤區需要規避
面對高溫天氣,我們該如何應對防護?有哪些消暑誤區需要規避?
誤區一:主要依靠空調消暑。
天氣一熱,很多人就依賴空調。事實上,長期處于空調環境中會降低身體的調溫能力和免疫力,一旦置于高溫環境,反而更容易中暑。
正確做法是:室內外溫差不宜超過10℃,進室內10分鐘后開啟空調,出門前10分鐘關閉空調,并開窗通風。
誤區二:午睡貪涼睡地面。
夏季,有人喜歡在地板上午睡。雖然感覺涼爽,但堅硬地面透氣性差且易聚濕,容易導致受寒、受潮。
正確做法是:選擇涼席加舒適臥姿,配合室內空氣流通,風扇不直吹人體。
誤區三:穿得少且不活動。
夏天,很多人喜歡穿得少,并且減少戶外活動時間和強度。其實,適度戶外活動可促進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提高機體對高溫的適應能力。可以選擇清晨或傍晚進行適度體育鍛煉。
此外,夏日如何抵御高溫,保護健康?首先,增加室內濕度以保持空氣濕潤,高溫天氣下低濕度可能導致皮膚干燥、呼吸道不適;其次,大汗淋漓時不宜沖冷水澡;最后,出行方面,避免減少戶外活動,尤其是10~16時段應避免陽光直射下運動,最高氣溫超過39℃時應停止戶外露天工作。
特別需要注意的是夏季預防熱射病。熱射病是最嚴重的中暑類型,分為勞力型和非勞力型兩種,前者多發生在戶外活動、運動和工作中,患者可能迅速出現多器官功能衰竭,危及生命;后者常見于老年人或體弱者中,臨床有老人高溫天未用空調而緊急送醫案例。

掃碼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