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類食品可以不寫“保質期” 別被職業打假蒙了
2024-10-30 中國質量萬里行 點擊:次
在現代社會的大背景下,食品安全問題始終是大眾矚目的焦點所在。食品保質期,作為衡量食品是否安全以及新鮮程度的關鍵指標,無疑是消費者在選購食品過程中著重關注的要素之一。然而,在諸如商場、超市這類日常購物場所里,消費者不時會發現部分預包裝食品并未標明保質期。這一現象難免會使消費者心中產生疑惑:未標明保質期的食品是不是就意味著存在安全風險或者不符合質量標準呢?
法規解讀:哪些食品可免除標示保質期?
針對這一疑問,消費者有必要先深入了解相關法律法規的具體規定。依據GB7718-2011《預包裝食品標簽通則》4.3.1條的要求,存在幾類預包裝食品是能夠免除標示保質期的,具體涵蓋酒精度大于等于10%的飲料酒、食醋、食用鹽、固態食糖類以及味精。這里所說的“免除”,絕不是表示這些食品無需保質期或者潛藏著安全方面的隱患,而是基于這些食品自身所具備的特性以及相關法律法規中的豁免條款而確定的。
就酒精度大于等于10%的飲料酒而言,其高濃度的酒精具備天然的防腐功能,這種特性能夠有效地對微生物的生長與繁殖形成抑制作用,從而致使這類飲料酒的保質期相對比較長。
再看食醋,由于其主要成分醋酸擁有抗菌的性能,這種抗菌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對微生物的生長加以抑制,所以食醋也被列入可免除標示保質期的食品范疇。
至于食用鹽、固態食糖類和味精,它們的化學性質相對穩定,不易出現變質或者腐敗的情況。例如,氯化鈉作為食鹽的主要成分,本身具有極為穩定的化學性質,這使得食鹽的保質期相對較長。固態食糖類和味精同樣因為自身化學性質穩定的緣故,能夠在一定的時間段內維持原有的品質與風味。
科學理解:為何這些食品能免除標示保質期?
這些食品之所以能夠被免除標示保質期,與它們各自的特性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酒精度高的飲料酒依靠高濃度酒精實現防腐,食醋憑借醋酸來發揮抗菌作用,而食用鹽、固態食糖類和味精則是由于其穩定的化學性質而不易發生變質。
不過,需要明確的是,免除標示保質期并不等同于這些食品能夠無期限地儲存和食用。保質期實際上是由貯存條件和期限這兩個因素共同構建而成的,這二者之間緊密關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一旦貯存條件無法滿足要求,那么保質期就極有可能縮短,甚至會導致食品喪失安全保障。
以食醋為例,盡管合格的山西老陳醋自身具備防腐抑菌的能力,無需額外添加防腐劑,但是在普通家庭的存放環境下,隨著溫度等條件的改變,其產品質量也會出現下降的情況。當食醋出現變得渾濁、產生異味等現象時,就不再適宜食用了。
再看食用鹽的情況,雖然食鹽的化學性質較為穩定,可是如果長期受到光照、風吹以及受熱等因素的影響,就會造成其中的碘元素揮發,進而降低食用鹽中的碘含量,這無疑會影響人體對碘的攝入。所以,正確的食鹽存放方式應當是將其放置在加蓋的、不透明的密封容器之中,并且要遠離灶臺,防止受到高溫的影響。
消費者提醒:購買時需注意貯存和使用條件
針對那些可免除標示保質期的預包裝食品,消費者在購買的時候必須留意產品的貯存和使用條件。雖然這些食品能夠免除標示保質期,但這絕不意味著它們可以長時間存放而不發生變質現象。
首先是適量購買。消費者應當依據家庭人口數量以及日常的使用量來選擇購買合適的數量,從而確保能夠盡快將食品用完。
其次是查看標簽。除了保質期之外,還應當仔細查看生產日期、配料表、營養成分表等其他信息,這些信息有助于消費者更加全面地了解食品的品質與安全性,進而做出更為明智的購買決策。
最后是選擇正規渠道。消費者應盡可能地通過正規的渠道去購買知名品牌的食品,以此避免不法商家利用消費者對食品保質期知識的欠缺而實施欺詐行為。
監管與教育:共同營造安全市場環境
政府和相關的監管部門也在不斷加大對食品市場的監管力度,其目的在于打擊不法商家的欺詐行為,進而保障消費者的合法權益。通過強化法律法規的宣傳與教育工作,來提升消費者的食品安全意識以及自我保護能力。
在加強監管方面,要堅決打擊不法商家的欺詐行為,以此維護市場的正常秩序。
在消費者教育方面,致力于增強消費者的食品安全意識以及辨別產品真偽的能力。
在法律法規宣傳方面,要廣泛普及相關的法律法規知識,協助消費者正確理解食品保質期標示方面的問題。
理性應對職業打假人
在面對職業打假人的行為時,消費者需要秉持理性和客觀的態度。不可否認,職業打假人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對市場上的假冒偽劣產品進行揭露,但是他們的行為往往也伴隨著諸多爭議以及負面影響。
一方面,要完善法律法規。通過強化法律法規的制定與執行力度,從而規范市場秩序,而不是過度地依賴職業打假人的力量;另一方面,要增強自我保護意識。消費者應當學會辨別產品的真偽與優劣,避免被不法商家所蒙騙。
總之,那些被免除標示保質期的預包裝食品并不代表它們是不安全或者不符合質量標準的。消費者應當依據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以及食品自身的特性,來正確地理解和看待這一現象。通過加強監管、開展消費者教育等一系列措施,共同營造一個更加安全、健康、和諧的食品市場環境。

掃碼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