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消費體驗:嚴防侵權行為 維護自身權益
2025-03-14 中國質量萬里行 點擊:次
近年來,服務行業的快速發展為消費者帶來了更多選擇,但與此同時,侵害消費者權益的問題也日益凸顯。特別是在電信服務、美容美發服務等熱門領域,消費者投訴量顯著增長,引發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消費者在5G營業廳外打電話。中新社記者 侯宇/攝
電信服務行業投訴量攀升
《中國質量萬里行》聯合新浪黑貓投訴平臺的數據顯示,2024年電信服務領域共接到投訴18.8萬件。
消費者反映的主要問題包括: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開通增值業務、申請改保號套餐時遭拒、退訂寬帶時被收取高額手續費等。
這些問題不僅嚴重損害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還暴露了部分運營商在套餐資費透明度、消費誘導以及增值服務管理方面的嚴重缺失。
美容美發行業投訴不容忽視
與此同時,美容美發行業的投訴量也呈現出上升趨勢。《中國質量萬里行》聯合新浪黑貓投訴平臺的數據顯示,2024年該行業共接到投訴1.3萬件。
消費者投訴的主要問題涉及:商家夸大效果誘導消費,甚至誘導消費者辦理高額貸款或分期付款;商家未經消費者同意擅自增加服務項目或使用高價產品,事后要求支付高額費用;服務效果不佳導致皮膚過敏、損傷;辦理會員卡后,因故不想去消費,商家卻拒絕退還余額等。
這些問題不僅影響了消費者的服務體驗,還對消費者的經濟和心理造成了雙重壓力。
服務行業侵權問題頻發
除了電信服務和美容美發行業外,居民服務(如家政、維修等)、中介服務(如房產中介、婚介、留學中介等)等領域也存在諸多侵權問題。
這些問題主要表現為服務質量參差不齊、價格虛高、服務承諾不履行、虛假宣傳、隱瞞重要信息以及亂收費等違規行為。
這些行為不僅嚴重損害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還阻礙了服務行業的健康發展。
消費建議
面對服務消費中的侵權行為,《中國質量萬里行》雜志提醒廣大消費者提高自我保護意識,積極維護自身權益:
第一,謹慎選擇商家。在選擇服務商家時,務必注意查看其資質和信譽。優先選擇持有正規營業執照、經營許可及具有良好市場口碑的商家。可通過網絡搜索、查看消費者評價、咨詢親友等方式全面了解商家的服務質量和信譽情況。
第二,了解服務內容和價格。在接受服務前,務必詳細了解服務內容和價格。對于不明確或模糊的服務條款,要勇于向商家提問并要求明確答復,避免因信息不對稱而導致的消費糾紛和侵權行為。
第三,警惕不公平格式合同。在簽訂服務合同時,要仔細閱讀合同條款,注意識別并避免簽訂不公平的格式合同。對于合同中存在的霸王條款、模糊條款等,要敢于提出疑問并要求修改。如有需要,可尋求專業律師或法律機構的幫助。
第四,積極維護自身權益。若在服務消費過程中遇到侵權行為,消費者應首先嘗試與商家進行友好協商,尋求問題的合理解決。如協商無果,可向相關部門或機構進行投訴舉報。對于嚴重侵害消費者權益的行為,消費者可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商家承擔法律責任并賠償損失。

掃碼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