煩惱和喜悅總是如影隨行。“十一”黃金周過后,外資品牌液晶電視大賣的熱度還沒散去,便又立刻陷入了困惑之中。坊間有關外資液晶電視是否“偷梁換柱”的質問鋪天蓋地,連液晶行業泰斗級企業也難逃考問。
有人說,這是外資廠商在不告知消費者的情況下,采用非自產液晶面板作為電視顯示屏,屬于欺瞞行為。也有人說,所有廠家都是全球采購,使用哪產的屏不直接關乎產品質量,屬于正常的商業行為。一時間,原本看似簡單的問題變得撲朔迷離,復雜萬般。消費者對于液晶電視的選購進入了蒙?狀態。我們該相信誰?液晶該怎么買?
確實用了臺灣屏
國慶期間,以三星、東芝、索尼為首的合資彩電廠家突然降價,幾乎讓國產彩電廠家措手不及。來自主流賣場的統計數據顯示,外資品牌銷售份額首次以微弱優勢超過國產品牌。然而,就在眾外資品牌還沉浸在大賣的喜悅中時,有關外資品牌何以能放下一貫堅持的高價姿態,主流產品降價直逼國內品牌的考問聲四起。與此同時,外資品牌使用臺灣屏的消息開始不脛而走,并且愈散愈廣。
10月中旬,中國電子商會消費電子產品調查辦公室專門撰文指出,全球液晶屏的供應,80%以上來自韓國及中國臺灣地區,這其中臺灣地區的液晶屏又占了半數多,真正產自日本的液晶屏是少數。現階段,在外資品牌平板電視的全球市場布局中,由市場規模決定,中國市場的地位還不高,資源配給不會最優,個別外資品牌在全球自有上游屏供量不足的時候,整機企業只能選擇其他屏代替,這樣品質就會打折扣。此消息既出,外界對外資液晶電視使用臺灣屏的“討伐”聲開始不絕于耳。面對這場突如其來的風波,外資企業一時間百口難辯。
“請盡量不要提到我們企業的名字,這件事情沒有外界想象得那么嚴重,通過我們的解釋,顧客都能夠理解,這完全是在炒作”,被卷入漩渦的幾家外資企業負責人無奈地做出上述表態。但我們不禁還是要追問,外資企業到底有沒有使用臺灣屏?
夏普中國公司相關人士向記者表示,目前中國市場銷售的37英寸以上的大尺寸液晶電視屏全部產自夏普日本龜山工廠。32英寸液晶電視只有一個型號的產品需要日本彩電事業部方面確認,才能答復是否采用了非夏普屏。夏普方面強調,夏普對所有的采購元器件都會負責,而且品質也都是一樣的。
三星有關負責人指出,引進臺灣液晶屏屬于正常市場采購行為,并不會影響三星對面板技術的研發和質量管理,三星已經采用了有效措施對外購產品進行監督檢測,以保證品質控制。
索尼中國公司公關部有關負責人證實,今年8月份上市的Q系列產品中,32英寸和40英寸液晶電視采用了其他廠商的液晶屏。其實,在2005年4月,三星和索尼的合資企業,S-LCD公司就開始了第七代液晶面板的大批量生產。目前,三星和索尼已經能夠穩定供應大屏幕LCD面板,這有助于幫助合作雙方取得全球液晶電視市場40英寸以上大屏幕電視產品的領導者地位。今年7月,S-LCD的第七代液晶面板生產線每月產能為75000塊玻璃基板,并計劃在2007年初將產能提高到每月90000塊。明年秋季,雙方合資公司的第八代液晶面板生產線將投入生產,這將使玻璃基板的月產能增加50000塊,從而會使S-LCD成為全球最大的大屏幕液晶電視面板生產商。據了解,第八代液晶面板生產線將主要為52英寸或更大尺寸的液晶電視生產面板。
業內人士表示,其實部分日韓液晶電視產品采用臺灣產液晶屏早已是公開的秘密。這樣做主要是應對自產屏產能不足,而且主要供全球低端系列產品使用。
日韓屏優于臺灣屏?
在很多人看來,日韓企業自產屏幕的品質肯定優于臺灣代工的屏幕。用了臺灣屏的液晶電視就是“偷梁換柱”,產品品質就會打折扣。真的是這樣嗎?
眾所周知,目前全球主要的液晶面板生產線共有5條,分別為中國臺灣地區的友達、奇美,日本夏普以及韓國的三星、LG-飛利浦。其中,友達與奇美的產量之和,已經達到全球產量的52.2%,超過其他三家之和。這表明,全球大部分廠家都需要采購臺灣屏來制造自己的液晶電視。
業內人士指出,在消費者心中,之所以日韓面板印象好于臺灣面板,主要認為日韓生產線更先進,比如三星目前有兩條7代生產線,而臺灣品牌則以5、6代為主。實際上,生產線的換代,并不代表面板質量有質的飛躍,更多代表切割、制造工藝更加成熟,更容易切割出大面積的面板。
比如,臺灣5.5代和6代線主要切割37、32英寸面板,而韓日的7、8代線,切割40、46、52英寸面板,切割率在90%以上。顯然,在超大屏幕液晶電視中,日韓面板仍然占據絕對優勢,由此主要采用臺灣屏的國產品牌主要優勢在40英寸以下的中小屏幕產品中。32、37英寸中小尺寸臺灣面板憑借產量和價格的優勢,已經當之無愧地成為主流。所以液晶面板的質量,并不由面板的代數決定,而由于原料的差別,一條生產線上的產品,依然有A、B等級別之分。
信產部第三研究所安永成教授向記者表示,目前國家相關檢測機構并沒有對不同品牌液晶屏的品質進行過測評。因此,不能說日韓品牌的屏好,臺灣產的屏就不好。無論是產自哪里的屏,都只能用我國現行國標進行衡量。只要其可靠性、清晰度以及亮度等諸多要素符合國標規定,能夠進入市場銷售,就都是合格的產品。值得注意的是,即使采用同樣的屏,不同企業做出的電視機在圖像質量上也存在明顯差異,把握好圖像處理技術才是液晶電視的關鍵。
理性看待換屏事件
其實,仔細想想,外資品牌使用哪里的屏并非事件核心,關鍵是用了臺灣屏,整機產品質量會不會打折扣,這才是關鍵所在。
天津家電維修行業協會秘書長白玉華表示,一件成品的制造都會用到其他各種品牌的配件,不能說因為用了其他品牌的配件就會降低自身產品的質量。
比如,做一套會議系統,話筒要好,音響要好,連接線也要好。只有各個連接部件都達到最優配置,才會達到最好的使用效果。同理,一臺很漂亮的液晶電視,拆開來看,屏是A企業的,音響是B企業的,線路板是C的,螺絲釘是D的……對外行人來說,根本無從知道也無需知道是哪里產的。
整機生產企業在選擇配件的時候會有一套自己的標準,符合這種標準的配件才會予以采購,而且一個負責任的企業自己的標準往往會比行業標準高。作為消費者,看重的應該是一個企業的整體品牌,買的是質量過硬的成品。不能簡單的推定,合資品牌用了臺灣屏,產品質量就會打折扣。從另外一個角度說,如果所有的合資品牌都承認有采購臺灣屏的事實,那么也證明臺灣屏經得起市場推敲。
“從目前來看,臺灣屏的性價比是最高的,這一點毋庸置疑,未來液晶面板采購還會逐漸向臺灣傾斜,但韓國面板廠商在40英寸以上面板的優勢則是臺灣面板廠暫時無法企及的”,國內一電視生產企業采購人員向記者透露,最近正在加緊采購臺灣屏,為備戰元旦和春節做準備。
產地該不該標明?
外資品牌通過采購環節降低成本參與中國彩電市場的價格競爭的做法本無可厚非。但是,如果不能如實向消費者明示,則侵犯了消費者的知情權。有業內人士建議,廠家應該標注液晶屏的產地等相關信息。
中國電子商會副會長王寧指出,液晶面板的價值不菲,在平板彩電中的作用不亞于汽車的發動機,其品質高低直接影響平板彩電的收視效果及以后的維護保養,因此,企業有義務明確告知消費者其產地、品牌等信息。
據透露,正在制定中的平板電視售后服務標準,有望將強制要求企業必須明示平板電視液晶屏的真實信息,諸如產品、品牌、年代等。而在目前情況下,為保護自身合法權益,消費者可以要求銷售商在發票中明確標注這些信息,如果將來一旦發生糾紛,可以據此維權。
當然,也有業內人士持不同意見。信息產業部安永成教授介紹,今年4月份,信息產業部已經公布了包括液晶、等離子、液晶背投、液晶前投、背投陰極射線管、陰極射線管六種數字電視顯示器的高清標準,并于2007年1月1日起實施。在該標準中,對于平板電視說明書也做出了明確要求。比如,說明書中要標明主要零部件的規格,物理格式等內容,但并沒有強制要求標明零部件產地。是否有必要出臺強制標準還有待商榷。
對于此事,廠家的態度積極的多。“通過這件事情,我們也考慮今后在賣場明顯位置標注屏的產地等信息,以便消費者參考”,夏普有關人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