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的購車者都有這樣的經歷:通過網絡或是電話方式貨比三家,然后到各4S店與銷售員軟磨硬泡,或是托親朋好友通過各種關系來談價。當然最后殊途同歸,最佳結果不外乎是以幾千塊的優惠告終。但是沒有人想到在美美地刷卡提車的同時,也在一份未來的隱型賬單上簽下了大名。
配件的冷暴力:零整比
日前一份研究成果正式發布的同時,一個名為零整比系數的指標一石驚起千層浪。據了解,“零整比”是一輛車全部零配件的價格總和與整車銷售價格的比值。也就是——零部件價格總和÷整車價格=零整比
不言而喻,零整比的高低將直接影響消費者在購車后的零部件維修及更換成本。有資料顯示,在國外,300%的零整比是比較常見的。但在中國目前的零整比真是讓人大跌眼鏡。
在中國保險行業協會、中國汽車維修協會聯合發布的國內常見車型零整比系數研究成果中,18種常見車型中系數最高的為1273%,最低為272%。在50項易損配件零整比系數中,18種常見車型中系數最高的為223%,最低為77%。
這個1273%的最高零整比系數由北京奔馳C級W204贏得。對于高達1273%的零整比,專業人士這樣描述——如果更換這款車的全部配件,所花的費用可以重新購買12輛整車,以北京奔馳C級的最低報價是31萬元左右為列,如果要購買一輛北京奔馳C級所有零配件則需要花費372萬元。
真是聞者揪心,買者落淚。現在看來買車時軟硬兼施得來的那點子優惠真是不值一提。
當然此次零整比事件“中標”的不只奔馳。調查顯示,除了豪華品牌,在中國保有量巨大的某日系品牌車,旗下車型的零整比高達720.28%,625.22%,503.80%;其余品牌中被調查車型“零整比”系數也超過400%,僅有少數幾種低于300%。
貼膜的誤區: 陷阱多
“零整比事件”不僅引發了對汽車配件的價格關注,與此同時一系列與汽車消費相關的問題也在此次事件中再次重提,比如貼膜的暴利。
記得2006年央視曾在《每周質量報告》中披露,當時我國汽車車膜市場上80%到90%都是劣質產品。最佳論據就是當時近千個車膜品牌中經過國際窗膜協會認證、具備生產安全膜資格的只有來自美國、加拿大、以色列、德國等少數幾個國家的龍膜、ACE、3M等,這些通過認證的企業的銷售額只有不到30億元,而當時我國安全膜產品的總銷售額已接近300億元人民幣。
300億-30億=270億
這個再簡單不過的減法,意味著2006年有90%的車主在為劣質產品埋單。曾有業內人士透露賣貼膜比賣車還賺錢。舉例來說,一卷貼膜30米,貼前擋少的可貼10~12輛車,多的可貼15輛車,而一卷貼膜可貼側擋 30輛車。而一卷真膜成本1萬元,假膜只要500~600元,有的更差的膜可能只需要200元左右。若按一卷3M膜可貼15輛車、每輛車貼膜銷售價格為 1200元計算,那么一卷假膜的利潤可達1.75萬元左右。與成本相比,假膜暴利超300倍。
而目前最人神共憤的是,目前市場上的假貼膜還可配正宗身份——或真或假的質保卡都可以在市場上買到。
其實據專業人士介紹,從客觀實際來說,并不是所有的車都需要貼膜,比如一些中高檔車,使用的玻璃本身就具有防紫外線、隔熱功能。而且如果將國內外對比可以發現,國內汽車貼膜的比率遠高于國外。
貼膜不僅陷阱多而且注意事項也不少。如果想貼膜要注意一點前擋風玻璃的透光率必須大于70%,這既是公安部交通安全法規的規定,也是安全的保證。據了解,目前市面上車膜大致有兩種——染色膜和金屬膜。染色膜的價位非常低,但透光性、隔熱性差,而且質地較薄,使用壽命短。另外筆者了解到普通金屬膜噴濺的是鋁、鐵等金屬,隔熱性和透光性一般,而高級金屬膜則噴濺的是鉻、鈦、鉑等貴重金屬,據說在隔熱性、透光性上都有上佳的表現。
貼膜還要注意一點就是要盡量選擇顏色淺、單向透光性強的產品,而且要以不影響駕駛員正常觀察反光鏡為準在反光鏡處留白,這是因為陽光較強時側窗會有空調出風口反光,會對駕駛有一定影響。
還有就是隔熱效果的決定因素是隔熱膜內的涂層工藝,與顏色深淺無直接關系,而且隔熱率越高的隔熱膜反光越厲害,隔熱率達到60%的隔熱膜就是不錯了,那些號稱80%、90%隔熱率的產品可能就有點過了。
工時費的標準: 不統一
去年年底有統計顯示目前我國私家車保有量達8507萬輛,比10年前增長13倍。而且近兩年私家車數量以年均1400多萬輛的速度增長。但是有一點勿須置疑的是,我國的汽車消費大步向前的同時還有很多期待解決的問題,沒有統一標準的工時費也是其中之一。
與眾多網友一樣,筆者今天也大長見識。原來所謂工時費,并不像我們從字面上理解的那樣——為維修保養所花費時間支付的報酬。其實這個工時費是要包括生產工時、管理工時、倉儲工時和整個行業社會勞動必要時間等。所以盡管稱為工時費,但這不是簡單的時間概念。
某調查顯示,目前各家4S店對于工時費的收取,還沒有一個明確的規范標準,屬于自成體系、各自為政。
其實維修保養還不能只看工時費的價碼,各大整車廠商的維修技術、維修量和專項水平不同,所以維修所用的工時也不同。比如某服務項目,有的4S店可能是50元,有的可能100元。但可能前者需要6個工時,后者可能2個工時。
汽車消費的水太深了。筆者選了這個課題之后,也大大地提高了知識水平。但買的永遠沒有賣的精,即使化身孫悟空的消費者也難以翻出商家如來佛一般的手心,唯有期待各種市場規則制定者能夠更準、更狠地保護我們的利益,但是時間早晚就不能期待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