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望—推動創業成功的火車頭
將“欲望”列在創業者素質的第一位,你是不是覺得很奇怪?佛經上有一句話,叫做“無欲則剛”,意思是說,一個人如果沒有什么欲望,他什么也不想要,什么也不想得到,那么他也就什么都不怕,什么都不必怕了。人家都說和尚參得透,道士清靜無為,修煉功夫到家,但是和尚在寺院里“參”了一輩子,想透了生死,但臨到末了,卻沒有一個不想上西天的;道士整日閉關打坐,希望清靜無為,順其自然,臨到末了,卻沒有一個不想白日飛升得道成仙的,可見雖然“無欲則剛”,但要做到“無欲”是一件多么困難的事。
“欲”,實際就是一種生活目標,一種人生理想。創業者的欲望與普通人欲望的不同之處在于,他們的欲望往往超出他們的現實,往往需要打破他們現在的立足點,打破眼前的樊籠,才能夠實現。所以,創業者的欲望往往伴隨著行動力和犧牲精神。這不是普通人能夠做得到的。你到任何一個政府機關門口一站,都可以發現那樣一種人:他們表情木然,行動蕭索,心態落寞,他們惟一的心愿,就是眼前的局面能夠維持。他們祈愿的就是機構改革千萬不要改到自己的身上,再就是每月工資能夠按時足額發放。他們本來是有足夠的學識,有足夠的能力以及資源來開創一番事業的,但是沒有這樣的欲望,他們覺得眼前的生活就足夠好。這些人并不限于機關,任何一個有人群的地方都有這樣的人,你如何能夠指望他去創業?我們說的創業者的欲望是不安分的,是高于現實的,需要掂起腳才能夠得著,有的時候需要跳起來才能夠得著。上海有一個文峰國際集團,老板姓陳名浩,是一個40多歲的男人。1995年,陳浩挾著20萬塊錢來到上海,從一個小小的美容店做起,現在已經在上海擁有了30多家大型美容院、一家生物制藥廠、一家化妝品廠和一所美容美發職業培訓學校,并在全國建立了300多家連鎖加盟店,據說個人資產超過億元。陳浩有一句話:"一個人的夢想有多大,他的事業就會有多大。"所謂夢想,不過是欲望的別名。你可以想象欲望對一個人的推動作用有多大。
在我們的研究中發現,成功創業者的欲望有許多是來源于現實世界的刺激,是在外力的作用下產生的,而且往往不是正面的鼓勵型的。刺激的發出者經常讓承受者感到屈辱、痛苦。這種刺激經常在被刺激者心中激起一種強烈的憤懣、憤恨與反抗情緒,從而使他們做出一些"超常規"的行動,煥發起"超常規"的能力,這大概就是孟子說的"知恥而后勇"。一些創業者在創業成功后往往會說:"我自己也沒有想到自己竟然還有這兩下子。"因為想得到,而憑自己現在的身份、地位、財富得不到,所以要去創業,要靠創業改變身份,提高地位,積累財富,這便構成了許多創業者的人生"三部曲"。做家具生意的吉盛偉邦在上海有很大的名聲,它的老板叫鄒文龍。鄒文龍來自北方冰雪之國的長春,在一向瞧不起"外地佬"、尤其是"北方佬"的上海打出了一片天地,身家要以若干個億元計算。鄒文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自己的創業動力來自"三大差別"。這"三大差別"不是他自己提的,是他現在的岳父給他提的。鄒文龍說自己早戀,高二就開始談戀愛,身體又不好,后來女朋友考上了大學,他卻落了榜。他女朋友的父親就對他說:你和我的女兒有三大差別。第一是城鄉差別。女朋友是城市戶口而鄒文龍卻來自貧窮的農村。第二是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的差別。鄒文龍的女朋友已經考上了大學,而鄒卻不得不接一個親戚的班,到一個小雜貨店搬油鹽醬醋,出賣勞動力。第三是健康上的差別。鄒文龍因為身體不好影響到大學都沒考上,難以想象一個身體不好的人以后怎么靠體力活兒吃飯,你怎么能夠養得活我的女兒?所以,你和我的女兒談戀愛,堅決不成!
要想不放棄自己的女朋友,那就只有一條路,就是想方設法去消滅與女朋友之間的"三大差別"。在這種情況下,鄒文龍開始了自己的創業行動,并且一舉獲得了成功。現在,女朋友早已變成了老婆,鄒文龍還是喜歡對老婆說:"我都是為你做的。"實際上,鄒文龍說錯了,他不是什么"為你做的",而是"為了得到你做的。"這就是欲望的作用,再輔之以出色的行動力,鄒文龍終于如愿以償,"抱得美人歸"。無獨有偶,大名鼎鼎的張樹新女土的創業亦是源于一種刺激。只不過,這種刺激比鄒文龍的"女朋友"來得更為刻骨銘心,因為關系到父親的生死。張樹新回憶說:"我記得1989年我父親患癌癥來北京,到1992年去世,我們幾乎傾其所有,最后想做很多的事情,卻總是囊中羞澀做不了。那個時候社會上已經有很多人下海,大街上有很多不同的人的生活狀態,你就會覺得你沒有能力改變自己的生活狀態,不用去講那么多的大道理。"俗話說,哀莫大于心死。張樹新就是在這樣一種狀態下,由報社記者而下海創業,成為一個創業者。創業的目的很簡單,就是沒有錢,想有錢,要賺錢。后來張因為創辦瀛海威,第一個大張旗鼓將互聯網引入中國而聲名雀起。現在張是聯和運通投資公司的老板,已經由一個成功的創業者,發展為一個用自己的錢投資的職業投資家。
因為欲望,而不甘心,而創業,而行動,而成功,這是大多數白手起家的創業者走過的共同道路。絲寶集團的梁亮勝現在很有名,上了《福布斯》中國富豪榜,但尋究當年,梁也不過是一打工仔。只是這個打工仔有點兒與眾不同。1982年,梁帶著他的太太,和所在內地工廠的其他40多名青工一道被派往香港工作。當時"(梁勝亮)一家在香港只有四五平方米的住房。那是一間不到30平方米的房子,住了三家人,除去公用廚房、洗手間、走道,房間之小難以想象。他兩口子住廳,另兩家人各租了一間房,因為別人白天上班時要走廳,他就從廳里拉一塊塑料布,留一個過道,他們夫妻兩人只能擠在沙發上睡。那時,梁的夢想就是想有個樓花。"即使是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梁還是每天晚上堅持去上學。在香港的3年時間里,梁系統學習了航運、英語、國際貿易和經濟管理等課程。后來梁就依靠做國際貿易,向國內販賣檀香木材淘到了第一桶金,再后來,就辦起了絲寶集團,出品舒蕾、風影洗發水等。現在梁站在成功者的角度說:"回頭來看,一起到香港的40多人現在都還在工廠里做工,因為他們滿足現狀,覺得現在做工比原來在國內做工好多了。"梁這話的意思就是說,是欲望促使了他的成功。因為他覺得自己可以做得更好,賺更多的錢,過更好的生活,他要給自己當老板,做自己的主人。而原來一起隨他到香港做工的40多個工友,卻沒有他這樣的欲望,所以他們20年前給別人做工友,20年后仍然只能給別人做工友,為別人賺錢。
做杉杉西服的鄭永剛與梁亮勝如出一轍。鄭總是不滿足,在部隊里不滿足,退伍之后仍不滿足。從一個公司到一個公司,從一個工廠到一個工廠,他總是覺得自己能做更大的事,應該擁有更大的舞臺。他就在這樣的不滿足中,將自己的事業一步一步推向前進。現在他終于使“杉杉西服”成為“中國西服第一品牌”,同時也使自己成為了一個億萬富翁。
關于人的欲望,地產商馮侖有一段很精辟的論述。他說:地主的生活最愉快,企業家的生活最有成就感,奴隸主的生活最有權威。"地主地里能打多少糧食,預期很清楚,一旦預期清楚,欲望就會被自然約束,也就用不著再努力,所以,會過得很愉快。企業家不同,企業家的預期和他的努力相互作用,預期越高努力越大,努力越大預期越高,這兩個作用力交替起作用,逼著企業家往前沖。"如果用"創業家"代替馮侖這段話里的"企業家",你會發現它同樣貼切,或許我們可以套用一句偉人的話:"欲望是創業的最大推動力。"一個真正的創業者一定是強烈的欲望者。他們想擁有財富,想出人頭地,想獲得社會地位,想得到別人的尊重。有人一談起這些東西就覺得很庸俗,甚至一些成功者亦不愿提起這樣的話題,特別是一涉及到錢,便變得很敏感、很禁忌,其實完全不必如此。禁"欲"的時代早已經結束,除非你一定要"自閹",那誰也沒有辦法,否則,你完全可以轟轟烈烈、堂堂正正地去追求自己的所欲所愿。圣人如孔子一旦學有所成,不也周游列國,急著求個一官半職么?可見,在有些事情上,是無所謂俗與不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