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消費者協會日前公布與中國市場學會信用工作委員會等對全國24個城市進行的美容消費調查結果:近三成消費者因使用美容化妝品受到傷害;近七成消費者不知凡特殊用途化妝品外包裝須標注特妝準字文號;七成消費者不知如何從外包裝上辨別真假。消費者對美容行業和化妝品行業的滿意率僅為兩成。
為此中消協等昨再向各地美容消費者發出“美容消費警示”。消費警示共為4項,即:美白祛斑埋藏禍端;激素靚顏貽害后代;淋巴排毒決不可能;洗浴劑減肥太夸張。
與此同步,中消協還向全國各省市公開曝光示眾一批“美容陷阱”:
嘩眾取寵任意拔高
如:“連續使用28天,細紋及皺紋明顯減少47%,肌膚年輕12年”、“三天減肥××斤”、“3日祛斑、5天容光煥發”等等。中消協提示:決不可能。尤請留神,若有廠商宣稱能在很短的時間將斑去掉使皮膚細膩,那化妝品里絕對添加了大量鉛汞等有害化學物質。
虛假名牌蒙客宰客
不少偽劣假冒美容用品,往往均喬裝打扮為正宗舶來品,其實生產場地都在國內,購買國外的一些品牌進行貼牌,然后上市銷售,高價宰客。中消協提示:衛生部從來沒有向任何企業頒發過諸如“金牌美容院”、“中國美容院管理金獎”,也從來不搞這樣的評選,復旦大學也從未將任何美容機構列為MBA教材。
會員卡不保險
美容院為招徠顧客,多半實行會員卡制,一旦經營不善,往往借推銷一些優惠措施和價格招客攬客,錢到手則溜之大吉。中消協提示:《消法》早有規定,消費者有權選擇是否接受服務的延續,任何商家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絕將消費者會員卡內剩余的錢款退還消費者。
擅自開設醫療美容服務項目 很多美容院原本申報登記的均為生活美容,為多創收,擅自開設醫學美容,如注射、文身、手術豐胸等。中消協提示:若屬生活美容院,連祛痘針都不允許進行。(記者 習慧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