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質量萬里行》
王超
襯衫告別大頭針
襯衫是我們經常穿著的服裝,尤其對于男士而言,襯衫更是著裝中的重要部分。而對于襯衫包裝中用于定位的大頭針,許多消費者卻是心有余悸,經常一不小心就被“綿里藏針”所傷。由于襯衫里的大頭針數量眾多,位置隱蔽,不少人更是將其形象地稱為“梅花針”。
盡管這為人所詬病,但由于GB/T2660-1999《襯衫》標準中并沒有明確規定禁止在包裝中使用大頭針,消費者只能在穿著前仔細檢查,一一挑出暗藏在襯衫中的“兇器”,才能免受其害。而今已經實施的新標準有望消除這種“安全隱患”。
新修訂的襯衫標準GB/T2660-2008《襯衫》于2008年6月18日由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批準發布,于2009年3月1日起正式實施。
新標準在原標準的基礎上,增加和修改了多項技術內容。其中明確規定,產品的標志、包裝、運輸和貯存要求按FZ/T80002標準執行。現行的FZ/T80002-2008《服裝標志、包裝、運輸和貯存》規定,“兩周歲及以下嬰幼兒服裝、與皮膚直接接觸的服裝的產品包裝件應使用非金屬類產品”。這就是說,除了立領襯衫外(在GB/T2660-2008《襯衫》標準中專門明確立領襯衫的內包裝不做檢針測試),其他襯衫產品的內包裝件不允許使用金屬類產品,包括大頭針。
新標準實施已經四個月了,據筆者了解,目前大部分企業襯衫產品的內包裝件中已不再使用大頭針,而改用塑料夾來定位,但有一部分企業沒有遵照該標準,仍然繼續使用大頭針。此類問題的產生,一是有些企業沒有新標準文本,只是簡單地將產品標準年代號進行更改,根本不掌握標準的具體內容;二是標準的宣貫工作不到位,企業雖然知道新標準的內容,但對標準內容的理解不準確。謹希望各生產企業能夠高度重視標準化工作,及時跟蹤標準制修訂信息,掌握有關新標準的發布和實施日期,準確理解標準內容,嚴格按照標準要求組織生產,為消費者提供合格的產品。
襯衫選購指南
消費者在選購襯衫產品時,可依據新標準的內容,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挑選:
1.產品包裝。襯衫產品(立領襯衫除外)的內包裝件中不應再使用大頭針等金屬類產品。
2.產品標識。一件正規生產廠家制作的襯衫,其服裝標識應當符合標準。只有標識齊全的服裝,消費者在穿著過程中發現質量問題及異常情況才有據可查,才能避免不必要的損失,保護自身合法權益。國家強制性標準GB5296.4-1998《消費品使用說明 紡織品和服裝使用說明》規定,一件服裝上應有以下標識內容:商標、產品名稱、服裝號型、產品執行標準、面料成分、洗滌方法、生產企業的名稱、地址。其中服裝號型、面料成分、洗滌方法必須是永久性標簽。
此外,根據GB18401-2003《國家紡織產品基本安全技術規范》,產品上還應標注產品安全類別,襯衫為直接接觸皮膚類產品,其標注應為B類,這意味著其甲醛、pH值、色牢度、異味、可分解芳香胺染料等指標均應符合GB18401-2003中B類的規定指標范圍。
3.外觀。一是看襯衫各個部位的縫制線路是否順直、牢固,面料質地是否緊密均勻,表面光潔,主要部位無明顯織疵和色差,領角端正,拼接縫處無明顯排絲現象而影響穿著牢度;二是看襯衫的領子是否左右對稱,領面是否有接線,領面粘合襯部位是否有起泡現象;三是胸袋端正平服,高低適宜,止口緝線順直;四是看領面、袖頭左右對稱,狹闊一致,止口緝線順直;五是要注意檢查產品上的紐扣有無脫落跡象;六是看整件襯衫整潔,無明顯油污漬和線頭現象等。
4.面料。襯衫的面料使用有純棉、棉滌、純毛、純化纖等。一般襯衫多選用純棉或棉滌面料。選購襯衫產品時,應注意了解面料的成分標識和面料的質地。夏季穿著最好選用手感柔軟、透氣性好的純天然(純棉、桑蠶絲、麻等)或者混紡面料中天然纖維含量60%以上的面料,也可以根據穿著習慣和經濟條件選擇適合自己的面料。
5.規格。襯衫號型標識的識別,如標識為170/92A,則表示適合于身高170cm、緊胸圍92cm的正常體型的人穿用。一般男襯衫產品還加注40、41、42等,即表示襯衫領子的圍度,通常以系好最上面的扣子后,輕輕拉動,有近0.5cm左右的寬松度為好。
此外,建議選購有一定知名度的生產企業的產品,可以到正規的商場進行選購。這樣,購買的襯衫產品質量相對比較可靠,即使產品質量一旦存在問題,其售后服務也有一定的保障。
提高安全技術指標
根據國家強制性標準GB18401-2003《國家紡織產品基本安全技術規范》,GB/T2660-2008《襯衫》在安全技術指標上做出了以下修改:
1.成品甲醛含量修改為不大于75mg/kg。醫療專家研究表明,穿著游離甲醛超標的服裝,輕者會發生皮膚過敏,出現紅腫、發癢等癥狀,重者連續咳嗽,繼而引發氣管炎等病癥。GB18401-2003將甲醛含量的限定分為三類:A類 嬰幼兒用品類:≤20mg/kg;B類 直接接觸皮膚類:≤75mg/kg;C類 非直接接觸皮膚類:≤300mg/kg。而GB/T2660-1999中甲醛含量的限定為:≤100mg/kg,與GB18401-2003中甲醛含量的限定不統一。襯衫直接與皮膚接觸,遵照18401-2003 B類的規定,新標準中將成品甲醛含量修改為不大于75mg/kg。
2.增加了色牢度、pH值、異味和可分解芳香胺染料等安全技術指標的測定。
(1)色牢度檢驗。所謂色牢度是指染色紡織品在物理和化學作用下,顏色保持堅牢的程度。盡管紡織品染色使用的絕大部分染料、助劑和整理劑是低毒性的,但是如果色牢度較差,部分染料或整理劑在人體汗液、唾液蛋白酶的生物催化作用下被分解或還原出有害的基團,被人體吸收而在體內積聚,危害人體健康。GB/T 2660-2008《襯衫》標準增加了對成品的耐干洗、耐洗、耐(干、濕)摩擦、耐光、耐(酸、堿)汗漬、耐水等色牢度允許程度的考核規定,加強了對人體健康的保護。
(2)pH值檢測。襯衫直接與人體接觸,酸堿過量的紡織品同時意味著過量化學物質的殘留,將給人們的健康帶來一定程度的危害。如果人體長期處于pH值過高或過低的環境中,將會干擾人體正常的pH值,破壞人體的自身免疫系統。一般來說,紡織品的pH值保持在微酸性和中性之間有利于人體健康。新修訂的《襯衫》標準根據GB18401-2003 B類規定成品的pH值為4.0~7.5。
(3)可分解芳香胺染料。偶氮染料是指化學結構式中至少含有一個偶氮基(-N=N-)的染料。偶氮染料是應用最廣泛的一種合成染料,目前市場上流通的合成染料中約有2/3是以偶氮結構為基礎的。部分偶氮染料在一定條件下還原出某些對人體或動物有致癌作用的芳香胺,而這類芳香胺被一些國家或組織列入禁止使用的黑名單。凡在一定條件下可還原出這類芳香胺的偶氮染料被定義為禁用偶氮染料。GB18401-2003中對禁用偶氮染料提出了明確的要求:紡織產品中禁止使用能夠分解出23種禁用芳香胺的偶氮染料。GB/T2660-2008《襯衫》標準中明確說明“成品可分解芳香胺染料按GB18401規定”。
(作者單位:北京市紡織纖維檢驗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