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便宜沒好貨”,但貴的就一定沒問題嗎?也不盡然。比如化妝品,不管是什么檔次的,只要存在于這個行業中,就不可避免地有些必須遵循的規則。本期,《生命時報》記者就帶您一起探查化妝品行業那些“不能說的秘密”。
秘密一:其中含有的某些成分肯定不會提。對于化妝品,人們大多是“聞”汞、“聞”鉛就色變,因此廠家也會對鉛、汞這樣的敏感成分堅決避之,但化妝品真能做到無鉛、無汞嗎?全國工商聯美容化妝品業商會副會長張曉梅指出,很多化學成分在化妝品中要說零存在,是不太可能的。比如,2007年7月1日實施的《化妝品衛生規范(2007年版)》中雖然明確規定,鉛是化妝品的禁用成分,但在目前的化妝品生產工藝中,多種原因都會導致其中或多或少地存在雜質鉛,因此,最重要的不是有沒有,而是有多少。按照國家規定,只要每千克不超過40毫克就屬于安全的。
國家高級美容師邵苗也表示,之所以生產廠家對敏感成分諱莫如深,確實受到了老百姓對這些成分認識不清的影響,應該讓更多的人知道,簡單地將有害成分或違禁成分與必然危害健康相掛鉤是不對的。
專家提醒:鉛、汞確實有美白效果,所以不能排除某些不負責任的廠家將其作為功效成分添加到化妝品中。如果你一旦發現某種產品的美白效果非常明顯,而且見效很快,可能就意味著它的違禁成分超標了。其他諸如祛皺、除斑等功效產品,也是同樣道理,見效快又明顯的,你就要小心了。
秘密二:標出來的有效成分可能一點沒加。與上一條正好相反,某些產品為了追求噱頭,聽說了什么功效好又安全的新成分,就號稱自己也有,甚至堂而皇之地將其放在自己的產品宣傳中,其實,他可能連這種成分長什么樣子都不知道。邵苗說,從理論上講,在進行產品檢測的時候,到底有沒有添加該種有效成分是可以查出來的,但因為這種情況和添加了超標的違禁成分是完全不同的,最多是效果不如宣傳的好,又不會造成嚴重后果,所以查的時候"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出現這樣的"漏網之魚"就不新鮮了。
專家提醒:宣傳不能全信,尤其是小牌子產品非要扣個高科技大帽子的化妝品,更要慎重選擇。
秘密三:哪個產品也少不了防腐劑。如果你不想把防腐劑抹上臉,最好還是舍棄所有化妝品吧,因為沒有哪個產品是可以不加防腐劑的。邵苗說,一般化妝品的保質期都在1-3年,也有少至半年,多到5年的。這段時間內要想不壞掉,沒有防腐劑根本做不到。當然,不同的化妝品中添加的防腐劑也會不同,比如有用維生素E做的,也有用其他化學物質合成的,其安全性就會相應地產生差別。
專家提醒:如果有產品宣傳不添加防腐劑,就等于是在給自己貼上不可信的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