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權“對對碰”
愛美女美甲,一不小心感染,忍痛花千元上醫院,美甲店是美甲還是毀甲?
交訂金近萬元“18個月出國”,卻遭“忽悠”,“出國機構”是餡餅還是陷阱?
本來做美甲是想讓手看起來更漂亮,可誰知手指卻成了“蘿卜頭”,長沙的吳小姐美甲變成了毀甲。7月31日,她伸著腫得指甲都脫落的雙手說,在長沙市中心醫院連打了3天針消炎,前后花費1000多元。
又到盛夏,愛美的女士們除了在服飾上精心裝扮自己之外,還要“武裝”到指甲。然而,記者在走訪中發現,對于美甲行業的衛生監管,目前沒有專門的法規,而路邊攤式的美甲店存在著諸多隱患。
愛美女孩:美甲后指甲發炎
7月29日,記者在長沙市中心醫院見到了剛剛做完治療的吳小姐。她伸出紅腫的雙手說:“指甲都脫落了,十指連心好痛哦,會不會留下疤痕?”
7月25日,吳小姐在長沙黃興路步行街一家小店花100元做了個美甲。“當時美甲師給我擦了擦手,說我指甲周圍的死皮太多,需要去掉死皮才能顯得手白嫩,我就聽了美甲師的建議。”吳小姐說,不知道美甲師使用了什么藥水,涂在她指甲周圍幾分鐘,就用一個工具在指甲周圍鏟下來一圈皮。去死皮時,她左手食指和大拇指流血了,美甲師用一個棉棒蘸些東西擦了擦,當時也沒覺得疼。
回家后幾天,吳小姐發現指甲表面變得凹凸不平,且指甲縫、指甲溝里面紅腫發癢,漸漸地整個指甲都變形了。
“這很可能是美甲時使用的工具不衛生導致的發炎。”醫院里, 醫生為吳小姐的手指發炎處進行了清理,并且連打了3天消炎針,前后治療花費了1000多元。
美甲店:沒發票不賠錢
7月31日,吳小姐帶著記者來到位于步行街動漫城二樓的這家美甲店。雖然店子很小,但是短短的幾米走廊兩側上竟并排坐著十多名美甲師。一人、一桌和幾付簡單的美甲工具就成了一個“美甲小作坊”,前來美甲的年輕女性卻絡繹不絕,每個服務臺前都座無虛席。
一名姓黃的老板表示,美甲店里所使用的產品都能提供產品證明,美甲器具也是經過消毒柜消毒的。因為當時做美甲時,沒有索要發票等憑證,店方以“無憑無據不能認定指甲在這里做的”為由,拒絕了吳小姐的索賠要求。
衛監:美甲沒法監管
隨后,記者將情況反映到長沙市衛生監督所。一位執法人員表示,美甲的衛生監管確實是一個亟需解決的問題,可是作為執法部門,必須依據相關的法律法規執法,如果無法可依,執法中難免會出現糾紛。
這位負責人告訴記者,對于美甲行業的衛生監管,現在苦于沒有法律法規可依。因現在執行的《公共場所衛生監督條例》是1987年頒布的,其確定的監督管理范圍是按那個年代出現的行業劃定的。如今,二十多年過去了,社會上出現了很多新興行業,這部《條例》已經跟不上時代了。該《條例》中對美容行業的規定,只針對皮膚的日常護理,美甲不在其中。
體驗
美甲工具不消毒,20元的劣質指甲油做200只手
一邊是監管的空白,一邊是美甲店如雨后春筍般的崛起。
記者調查發現,僅在長沙步行街就有十幾家美甲店。店內條件都相當簡陋,店主所用的美甲工具都沒有專業的消毒措施,最多在使用時用酒精做臨時消毒,墊手用的小枕頭也不知多久沒洗過,顏色都有點變暗了。
在一家美甲店,記者讓實習生與店主談好了價錢,就坐下來接受美甲。店主隨意地用酒精球擦了擦工具,便為顧客修起指甲來,用指甲銼時則根本沒消毒。記者在旁邊說這樣很不衛生吧,店主說指甲銼是用來銼甲的,消不消毒無所謂。這時另一名女孩坐下來,店主把剛用過的一個指甲銼隨手遞給旁邊的伙計用。
在長沙金滿地商業街的一家美甲店里,記者發現琳瑯滿目的指甲油、洗甲水的瓶子上竟然都沒有標簽,銷售人員表示,這些產品都是直接從香港、韓國等地托運過來的。而高橋大市場一名美甲用品批發商卻表示“眼熟”。他聲稱,這類“三無”美甲產品,市場價一瓶20元,可以做200只手,按一次15元算的話,就可以賺上千元。“目前美甲店里最流行的光療甲的原材料每瓶批發價僅要30元左右,美甲店內該項目的開價至少要300元,一瓶光療樹脂可以做好幾雙手,但做一個手指甲就賺回來了。”
提醒
許多美甲店易傳染手癬、灰指甲
長沙市中心醫院急診科的醫生表示,指甲也需要呼吸,不論何種指甲油,只要涂久了,指甲都會變黃、變脆,容易折斷,使指甲表面產生凹陷條紋。
“目前市場上銷售的一些指甲油產品質量不合格,突出的問題是使用了禁用色素,有的甚至是工業用的涂料。指甲油中含有一種叫鄰苯二甲酸酯的化學物質,主要起軟化作用。這種物質會通過呼吸系統和皮膚進入人體,如果過多使用,會增加女性患乳腺癌的幾率。” 醫生介紹。
醫生提醒,由于許多美甲店消毒條件差,美甲很容易交叉感染手癬、灰指甲等疾病。除了避免使用劣質指甲油外,盡量減少涂抹指甲油頻率,如果購買指甲油,最好選擇正規廠家生產的。盡量避免使用深紅色指甲油,因為這種指甲油更容易使指甲變色。
記者 劉璋景 實習生 彭沙沙 徐建 黃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