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民李先生向本報反映,稱支付高昂的培訓費為孩子報了一對一輔導班,3個月后,孩子的成績不升反降,更讓他不可接受的是:輔導班居然讓孩子玩網游。李先生認為,此期間培訓機構疏于管理,且未兌現報名時的承諾,因此要求全額退還學費。
萬元培訓孩子成績不進反退
李先生的兒子在東城區一所中學讀初二,數學和英語成績一直不太理想,對高中升學影響較大,李先生十分焦急。
去年12月,李先生通過手機短信廣告得知一家叫做京翰英才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的培訓機構,在試聽了一節英語授課并對師資感到滿意后,李先生與這家培訓機構的雍和宮分部簽訂了書面協議,協議約定:李先生的孩子接受100課時的一對一輔導培訓,費用共計16500元。
李先生稱,自己是普通工薪家庭,花大價錢報班是為了孩子的未來,選擇這家培訓機構,也是看中它的名氣,還因為其曾設立“中小學生教育消費質量保障基金”,承諾對教育服務先行賠付。
李先生稱,培訓開始后,試聽課時優秀的講師并未親自授課,改由其他老師授課。
“更氣憤的是,孩子的學習3個月后沒有任何進步,考試成績還略有倒退。”李先生稱,為不耽誤兒子寶貴的學習時間,他中止了孩子的輔導培訓。在此后與孩子溝通中,他得知,上課期間,孩子竟然被允許上網玩游戲。
由于感覺上當,李先生希望培訓機構退還全部學費,近幾天,他多次與該校總部及雍和宮部溝通,但并未達成賠償。
消費保障基金從未動用
昨日,記者登錄京翰教育的網站看到,該公司自稱是在國內首創課外輔導行業教育消費第三方監督誠信機制,并是國內唯一的“中小學生教育消費質量保障基金單位”。該中小學生教育消費質量保障基金還特別成立了中小學生教育消費監督委員會,負責處理該基金日常管理及投訴業務。李先生稱,自己已致電該基金投訴電話,但對方表示無法賠償,并再次把李先生推給學校。
記者致電該校雍和宮分部,工作人員卻意外地表示,該校并未把保障基金作為主要“賣點”,到目前為止尚無消費者使用過該保障基金。而對李先生反映的問題,京翰教育總部和雍和宮分部負責人直到昨晚8時仍未回應。
承諾寫入合同才有效
昨日,記者調查發現,“一對一”新型家教市場的背后是難掩的亂象。一業內人士透露,很多培訓機構還會選擇把普通講師說成教授,或打著四中等名校骨干教師的招牌。
“一對一培訓消費維權重在培養自己的法律風險防范意識!”中國律師精英網尹富強律師認為,從相關實際案例來看,大部分培訓維權難度較大。究其原因,主要是前期風險防范意識太弱,一些消費者和培訓機構之間唯一的證據就是一張寫有培訓金額的收據,其他相關培訓內容等一概沒有,更有甚者交了錢連收據都沒有,只有一個所謂的聽課證,且聽課證上連單位的章都沒有。
尹律師稱,正規的培訓機構應當就培訓事項與消費者簽訂培訓合同,培訓合同應當明確約定培訓具體事項及培訓安排。另外消費者不要輕易相信培訓廣告上的承諾,除非這些培訓機構敢把承諾寫入合同條款。而從談判角度考慮,在沒有交錢之前,消費者都占有主動地位,一定要要求培訓機構的具體廣告承諾或者口頭承諾形成文字并加蓋公章后,方可再交付培訓費用。(實習記者 王維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