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閱讀
新生來了,宿舍緊張,就把行將畢業的大四學生派出去實習,騰出宿舍給新生住,住宿費照收不誤。這樣的咄咄怪事,近期發生在廣州體育學院。據了解,該校大約有七八百人如此“被實習”。
這種情況在廣東并不鮮見。新學期伊始,廣州一些高校陸續爆出住宿緊張問題:有的學校大四學生被遷出校內宿舍,自行解決住宿;有的學校興建新宿舍樓解燃眉之急,卻要斷水斷電斷網一個月……
據了解,這些高校的宿舍問題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近年來高校大手筆擴招,校區配套設施跟不上造成的。
3個月前,廣州體育學院體育新聞系大四學生王明明(化名),還住在食堂后面的男生宿舍樓二樓;可如今,那里卻住進了一批今年秋季剛入學的新生。陽臺上晾曬的草綠色制服,告訴人們他們正在進行軍訓。
“真沒想到,讓老生給新生騰宿舍,這種事學校也做得出來,媒體報道好多天,大家也有很多抵觸情緒,可就是沒辦法。”被迫搬出宿舍、正在東莞實習的王明明在電話那頭無奈地說。
在廣州體育學院,與王明明有著相同遭遇的有七八百人。盡管校方表示,讓他們搬離宿舍只是正常的調整,“僅僅是延長實習期而已”,但經多方了解,老生騰宿舍給新生住,源于學校連年擴招后宿舍緊張;更有學生反映,學校為了經營創收,把一些地塊和宿舍樓出租給企業,更加劇了宿舍的緊張。
不能住宿舍,卻得照交住宿費
今年6月底,正忙著找工作的廣州體育學院大四學生,不約而同地收到了一份通知:學校將實習期從2個月延長至4個月,不在廣州實習的學生,請在9月5日之前搬出原宿舍。消息一出,當即就在學生中炸開了鍋,一位體育新聞系大四女生介紹說,當時同學們反應很強烈,學校后來就冷了一段時間,只是說可能不讓住了,還沒有最終決定。“到了暑假,我收到老師發來的短信,說在廣州實習的,可以申請繼續住在學校,就打了申請,留了下來。”
但很多其他學生并不像這位女生這么“好彩”(粵語:運氣好)。拖到9月份,在校方的“最后通牒”下,很多學生陸續搬離原宿舍。據校方稱,該校大四學生一共有1500多人,其中,至少有一半被迫搬出宿舍。“我還沒準備好畢業呢。新生來報到了,我們被搬離了。”一位大四學生說,在他們走后,隨后報到的2011級新生住了進來。
更讓他們氣憤的是,雖然不住宿舍了,但住宿費學校卻照收不誤。體育教育系學生小黃說,在要求學生搬離后,學校財務處又發出通知,要求所有學生在8月22日前將包括住宿費在內的各種費用存入相應的銀行賬戶。小黃打了6000多元到銀行卡上,從收到的單據來看,其中學費4300元、住宿費1100元,此外還有材料費500元、熱水費150元。
“都不讓住了,還收住宿費和熱水費,太過分了。而且收了我們的再收新生的,那不是同一個宿舍收兩份錢嗎?”小黃說,雖然大家都很抗拒,但畢竟還沒畢業,怕學校不給發畢業證,大家敢怒不敢言,最后只好乖乖地交錢。
對此,廣州體育學院黨委宣傳部部長趙仲初表示,讓大四學生搬離宿舍只是“正常的實習調整”,并不是“提前離校”;學生們實習結束之后,依然要回校做論文,所以學校一樣要收取學雜費和住宿費,不會退還住宿費。
連年擴招,生均占地資源嚴重不足
為什么要突然延長實習期?延長實習期的學生為什么不能在學校。坑浾叨喾酱蛱阶C實,讓老生給新生騰宿舍,的確跟廣州體育學院宿舍緊張有關,而宿舍緊張的背后,是連年擴招導致的生均占地資源嚴重不足。
廣州體育學院地處廣州市繁華的天河區商貿圈中心,可謂寸土寸金。據介紹,該校占地面積30余萬平方米,目前有各類在校學生共6392人,如此算來,生均占地46.9平方米,遠遠低于中山大學的129平方米,也低于華南理工大學70.37平方米的生均占地水平。
2011年,該校又比上一年度擴招19.2%。就拿體育教育系來說,現有大四學生497人,而剛入校的新生則多達800多人。對此,趙仲初也坦言,擴招和讓學生搬離兩者之間,的確“有所聯系”。他還說,擴招符合學校整體的發展需求,也是響應省里關于廣東高校要適度擴招的要求。
此前有學生發帖稱,“學校為了搞基建欠下了巨額貸款,四個角都割給了開發商……現在更好了,借實習之名,讓還沒畢業的我們搬離學校。然后實行他們的擴招計劃,好補資金缺口。”
雖然這句話并沒有得到證實,但在廣州體育學院北門內靠近天河北路的位置,的確有一棟研究生公寓的1—4層都被出租給了一家美容醫院。對此,趙仲初回應說,這是學校的整體規劃問題,是適應發展的需要,跟住宿緊張沒有聯系,“好比在家里,如果你覺得廚房沒有辦法發揮更大的經濟效益,在不影響正常運行的前提下,做出一些適當的安排,是可以的。更何況,它一開始的規劃就不是學生宿舍。”當被反問到“但現在的問題是,學生認為這個已經影響到他們了”時,趙仲初說,個別人可能受到影響,但學校要發展,不可能照顧到所有學生。
為發展而犧牲學生權益,是本末倒置
“學校這個情況,早在我們在校的時候就有,只是沒想到嚴重到趕學生出去的地步。”聽聞此事,廣州體育學院09屆畢業生小郭不禁有些愕然。他說住宿緊張早已有之,而學生中也早就流傳學校為了增加收入不顧學生權益,大力擴招甚至是搞商業開發,“但當時,我們只是經常從較好的宿舍被調到老舊的宿舍,從單床調到上下鋪,再怎么說,還是有地方住的,還沒有到被掃地出門的程度,F在看來,學校真是越來越不把學生當人了。”
“高校辦學,到底是以什么為本,弄清這個問題,是辦好高等教育的根本。”對此,專家表示,教育的根本目的,當是以學生為本。為了發展和擴招而犧牲學生的權益,是本末倒置。
廣州市社科院高級研究員彭澎博士表示,雖然不提倡教育產業化,但把教育當作產業來做的大有人在。大學本來有財政撥款,即使搞創收,也不能影響到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影響到教學質量,更不能侵害學生的正當權益。學校的發展,說到底,還應該是為了學生,而不是為發展而發展。
據彭澎介紹,這種情況在廣東的高校并不少見。他在某知名高校承擔研究生課程,就碰到過該校為了把一個暑期培訓班辦完,讓報到的新生推遲兩天再入住的事情。“這在我讀書期間是不可想象的事情,但現在似乎司空見慣了。”
而在一些法律專家看來,廣州體育學院此舉是一種很明顯的違約行為。廣東省人大代表、廣東國鼎律師事務所主任朱列玉說,雖然學生沒跟學校簽正式合同,但學生住宿舍本身就是一種事實上的合同關系,而且學生還交了住宿費。在這種情況下把學生趕出去,必須承擔違約責任,即使學生要告學校,也有充分和正當的理由。 (賀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