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
嫁得好也要干得好
一些女大學生熱衷于“淑女班”,盡管原因有很多,但筆者推斷,不排除一些女大學生想“嫁得好”。因為在時下大學生就業壓力十分嚴峻的形勢下,加之社會上就業歧視,一些女大學生畢業后就是失業,以致一些女大學生心中早已萌發出了這樣一個概念:“干得好,不如嫁得好。”
當然,作為一個女人,誰不想嫁個好老公呀!“嫁得好”,可以說是一個未婚女人最大的追求。畢竟,在當今這個物欲橫流的社會里,“金錢不是萬能的,但沒錢是萬萬不能的。”“有錢不一定快樂,但沒錢一定不快樂。”婚姻是需要物質基礎的,好的物質基礎條件下的婚姻總比貧困條件下的婚姻要好過一些,要長久一些。古人不是說:“貧賤夫妻百事哀”嗎?
事實上,“嫁得好”,并不代表什么都好,萬事無憂了。就說當賢妻良母吧!首先,你還得學會相夫。特別是在物質條件寬裕了之后,還要提防老公“紅杏出墻”。其次,要學會教子。第三,還要把家庭打點好。可見,“嫁得好”,“干得不好”,也難以維持“嫁得好”的婚姻。
其實,一個女人要活出人生的價值,就得自愛、自尊、自立和自強。嫁了個有錢有權的老公,千萬不要以為萬事大吉了,千萬不能依附著老公,依賴著老公,靠老公來決定自己的命運。特別是在經濟上不能完全依賴著老公。否則,就會失去自我,也容易在老公的眼里失去原有的魅力。
玫昆侖
追問
為何門檻如此之高
大學著眼于培養女大學生的素質,倒也無可厚非,但特意開設一個班,而且冠名為“淑女班”,顯然有些過分。一方面淑女,未必就能夠“培訓”出來;另一方面“淑女班”的門檻過高,能夠達到標準的,恐怕不是淑女,也是美女了。
據了解,開辦淑女班通過對參加的女生進行化妝與服飾、禮儀與形體、步態與氣息、女性魅力與氣質、琴棋書畫等方面的系統培訓,打造充滿智慧、氣質非凡、修養良好、舉止優雅的新型女性。這樣的目的,似乎是為培養精英分子的“夫人”所準備的。在我看來,如果大學的確有這方面的師資,卻完全可以對所有的女大學生進行培訓,如果女大學生有興趣,均可報名,而不是故意將門檻設得那么高。
女大學生在學習之余,懂些化妝與服飾等方面的知識,沒什么壞處,但提升素質最好的方式就是多讀書。大學,其實是應該多引導學生讀書,多讀書,讀好書,這才是最重要的。
什么樣的女性才是“淑女”?恐怕現在已經很難找出答案了。而培養女大學生成為“淑女”, 是否就需要學習他們所規定的項目,這也同樣是難以找到答案。只是不知,這樣的“淑女班”能走多遠?
很想弄懂兩個問題:其一,“淑女班”是免費的嗎?如果收費,要收多少?其二,“淑女班”會不會是高校的“賣點”?是不是為達官貴人所準備?
高校如果一定要培養“淑女”,也應該是面向所有的女大學生,而不是只挑選幾個女同學。這究竟是“用心良苦”,還是“用心險惡”?
王軍榮
淑女班
淑女證明
-評判
如此做法難以培養淑女
有人說,這樣的培訓其實就是為了提高女生的就業人氣指數,君不見武漢紡織大學高職學院“淑女班”首屆20名畢業生成了香餑餑嗎?你看人家既漂亮又淑女,找工作比其他女生容易多了。我不敢茍同這種說法,雖然淑女的確能培養而出,但是否淑女,最基本的要素還是學識道德,是健康樂觀的人生態度,是有獨立人格與創新意識的時代精神,是優雅寬容的人格魅力。顯然這些內在要素的具備,需一個長期的過程,短訓或許能“炮制”出淑女,但很難。
周明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