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十一長假的臨近,出境游也跟著火了起來。《中國質量萬里行》對近年來出境游的投訴分析后發現,游客在出境游遭遇的陷阱除了常見的強迫購物、增加景點外,還出現了偷換概念降低服務標準、以次充好爭取高額差價、虛報價格牟取暴利、合同暗藏陷阱等手段。
針對目前出境游市場中的種種“雷區”,《中國質量萬里行》特別提醒準備在長假期出境游的消費者:
1.選擇正常團費的旅游線路,低團費、零團費背后往往隱藏著消費陷阱。
2.在選擇好旅游線路準備交付定金前,應查看該旅行社的資質認證,特別是“四證”(即旅游經營許可證、質保金交納證明、旅游保險保證書、營業執照)是否齊全,對方是否具有經營出境游的資格。
3.在簽訂合同時,要看清合同上是否加蓋旅行社的合同專用章,合同專用章的旅行社名稱與合同抬頭的旅行社名稱是否相符,經辦人是否簽署真實姓名等,以避免因合同主體不合法導致合同無效,使自己的合法權益得不到保障。如果合同上有需要修改的地方,要謹記兩份合同都要修改,并且在修改的地方一定讓對方簽字確認。
4.在合同中,應對所要求的服務項目及標準做出明確約定,如乘坐的交通工具、住宿標準、每日的具體行程等項目。對于行程計劃安排之外的購物活動,游客有權拒絕參加。對于有特殊要求的消費者,可就特別事項與旅行社另行約定補充條款,以作為合同的一部分。對于旅游費用外的各項費用,如燃油附加費、機場建設費、簽證費等也應要求旅行社在合同中明示。
5.在出境游中要特別留意國外局勢安全。比如,眼下安全局勢特別緊張的菲律賓、泰國南部地區,建議游客選擇暫緩行程計劃或避開危險地區等方式安排旅游計劃。除謹慎選擇出游目的地,不要去涉黃、涉賭等高危場所,盡量減少單獨或夜間外出,身上少帶現金等。
6.游客購買保險時,除了要選擇境外救援網絡比較密集的保險公司,還要適當了解該公司的保險條例和保障內容,最好購買一份含24小時全球緊急救援責任在內的旅游意外險。
之二:節日商場上演促銷大戲,購物消費提防甜蜜陷阱
面對中秋小長假和十一黃金周,各大商場仿佛都憋足了勁,要在節日里大賺一把,花樣繁多的促銷手段令消費者目不暇接。
連月來,消費者對商場促銷的投訴上升之勢明顯,投訴主要集中商家虛假宣傳、商品以次充好、贈品不予退換、擅自提高標價、贈券活動不明等。
對此,《中國質量萬里行》提醒消費者,應謹慎對待商家促銷活動。
1.選擇證照齊全、具經營資格,并且信譽較好的商場消費。在購買商品時,要仔細查驗商品的合格證、生產廠家、廠址以及生產日期或保質期等標識。
2.理性對待打折促銷活動,不要盲目消費。不要把折扣低、贈券多作為消費的主要理由,而要考慮清楚自己是否真的需要這種商品或服務。
3.購物前,應看清各大商家優惠促銷活動的說明,避免盲目消費。對打折、贈送的贈券使用范圍應加以了解,以免到時引起不必要的糾紛。購買打折商品要做到貨比三家,這是抵御價格欺詐的有效武器。
4.促銷商品和贈品應享受“三包”。消費者對所獲的贈品、獎品都要仔細查看商品質量,要警惕商家以“打折商品或贈送商品不予退換”為借口侵犯消費者的合法權益。降價商品和贈品與“處理品”不同,應享有與正常商品一樣的質量保證和售后服務保障。
5.索取合法有效發票,依法維權。消費者購物一定要索取購物憑證,同時要查看憑證上的購買時間、產品名稱、數量等級、規格型號、價格等重要內容是否正確齊全,并要求銷售人員將贈品的名稱、型號等信息在有效發票上注明。一旦發現虛構原價、虛假宣傳等問題,應及時收集相關證據向相關部門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