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南京1月21日電(記者潘曄) 近期社會上出現了較多的電信詐騙、“克隆網站”詐騙等違法犯罪活動。銀行專家提醒用戶要高度警惕,保障資金安全。
據介紹,有的不法分子利用網銀渠道進行非法資金盜劃,主要表現形式為冒充國家執法人員,通過電信渠道編造各種理由欺騙客戶開通網上銀行,誘騙客戶泄漏其合法的網上銀行用戶名、登錄密碼及動態口令等個人身份認證信息,進而盜劃客戶賬戶資金;另一種形式則是不法分子以短信形式誘騙客戶進入釣魚網站,致使其網上銀行身份信息被盜取,導致其資金通過網上銀行盜劃至他人賬戶或被進行網上購物支付。
針對目前詐騙案件多發態勢,國內不少商業銀行與當地公安機關建立起了打擊電子銀行犯罪活動的聯動機制,在各省分行和公安部門明確工作聯系人,協助公安機關實施快速打擊,分析犯罪分子作案手段與特點,并在現有控制機制的基礎上,進一步研究實施網銀相關技術防范措施,加強交易欺詐監控,落實網上銀行增加“手機短信驗證碼”以及在系統層面與第三方支付平臺聯動控制等相關加固方案等防控措施,推進落實CA證書在網銀高風險交易中的應用。
以中國銀行為例,除了通過“手機交易碼、中銀E信、預留信息驗證及登錄信息查詢”等功能全方位保障客戶資金安全之外,中國銀行還針對網銀外部詐騙特點,根據監管規定及風險管控要求,及時借助柜臺、門戶網站、網上銀行、短信等渠道不斷更新發布各類風險提示,充分提醒客戶有效防范網銀釣魚、電信欺詐等相關風險。
中國銀行工作人員特別提醒,在任何情況下,中國銀行都不會向客戶查詢密碼,請務必妥善保管網銀用戶名、網銀密碼和動態口令;不要輕信不明來源的短信、郵件和電話;不要在公共場所使用網上銀行,以防止這些計算機可能裝有惡意的監測程序,或被他人窺視;請仔細查看歡迎頁面上的“登入記錄”和實際登錄情況是否相符,以便于及時發現異常情況,以免被欺詐電郵或網站混淆或欺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