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前消費早一個多星期就開始井噴,可是銀行卡卻有點“掉鏈子”,上周六,粵、滬等地區的銀聯系統和中國銀行系統升級,該地區的銀聯卡突然無法正常使用,造成眾多賣場無法刷卡,而近日杭州幾家商場也均發生“刷卡不成功”等問題。扎堆買年貨,刷卡刷到故障怎么辦?記者就此采訪了業內人士。
據了解,此前杭州幾家商場內的某銀行信用卡屢次顯示刷卡故障,商家在周一核賬的時候也發現了重復扣款的現象,等核賬結束后商家會和銀行方面聯絡,把多余款項打回銀行。“類似這樣的刷卡故障已經蠻久都沒發生過了,可能是因為最近年末刷卡消費量太大,所以導致刷卡故障。”一家商場收銀系統工作人員說,銀行一般選擇在半夜12點以后升級系統,不會影響到客人的刷卡消費,不知道這次為什么會發生故障。但消費者最關心的還是卡里已經被誤扣的錢,什么時候能退還?
“信用卡被誤扣有兩種情況,第一種是銀行雖然已經扣款,但是商戶并未收到,俗稱‘單邊賬’;第二種是商戶已經收款,但未在POS機上有所顯示。”商場工作人員說,第一種情況比較好處理,銀行當晚對賬的時候會發現問題,快則一個晚上,慢則一到兩個工作日就可把錢打回到賬戶上。第二種情況則要等商場進行后臺核賬的時候才能發現,商場發現有多余金額后會立即與銀行方面聯系,銀行再把錢打回到客戶的賬戶上,這樣需要的時間就比較久一些,大約要10-15個工作日。
一般情況下,大型商戶會在核賬的時候就發現問題,而個體店鋪則不會立刻發現問題,這就需要客人養成每月對賬的習慣,如果發現刷卡不成功但事后發現被扣款,可立即與發卡行聯系。據每日商報
◆相關點評
銀聯宕機背后
誰為“壟斷”買單?
春節將至,當13億中國消費群體備戰年關之際,銀聯系統的宕機事件成為僅次于春運的年度不給力事件。
1月22日下午4點左右,上海、廣東兩地很多商戶的銀聯POS機出現故障,導致顧客不能正常刷卡。故障持續約半小時。銀聯用“深表歉意”來為這半小時畫上句號,但這半小時足以讓已經排隊等候付款的持卡人們頓足捶胸。
更可悲的是,當消費者準備換卡解圍的時候,突然發現自己手里的所有銀聯標志的卡都無法啟用。這個強勢的“歉意”不禁讓人聯想到一種可怕的事實,人們已經多年處于一種無形的壟斷之中,并且還每天為這種強勢和壟斷買單。
事實上,在2006年4月20日,中國銀聯系統由于通信網絡和主機出現故障,造成跨行交易出現幾小時中斷,銀聯致歉。但隨即在兩天后舉行的2006中國電子支付高層論壇上,中央財經大學經濟學院的王琛深刻地指出,“希望引入競爭機制打破中國銀聯只此一家的壟斷局面”。公眾的視線這才開始轉向自己手中悄悄發生變化的銀行卡。
銀聯全稱“中國銀聯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是目前中國唯一的銀行卡組織。從公開資料上了解,中國銀聯獲準登記的經營范圍共七項,其中第一項是“建設和運營全國統一的銀行卡跨行信息交換網絡”,第五項是“制定銀行卡跨行交易業務規范和技術標準,協調和仲裁銀行間跨行交易業務糾紛”。
這就說明該公司成立之初,就已被官方授予“壟斷”經營全國銀行卡的特權,中國銀聯并不是一個純商業機構,它還擁有對跨行交易業務糾紛的協調權和仲裁權。
專家建議,應改變國內銀行卡組織與主管部門之間過分密切的體制聯系,引入競爭因素,“在多種結算工具和支付網絡的基礎上,有條件引入境外競爭者,設立第二家全國性的銀行卡組織”。
也有業內人士認為,當前網上支付、移動支付等多種新型的支付方式日新月異,目前中國市場已經具備了打破單一卡組織壟斷的硬件基礎和時機,未來消費者為強勢買單,接受壟斷者“致歉”的日子將為數不多。依玲 小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