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截至發稿,“我的百分之一”最近一月獲得評價數近17.8萬個。
國內首張個人網店稅單近日在武漢浮出水面。
稅額430多萬元 “網店納稅不是新政策”
早報記者 曹敏潔
國內首張個人網店稅單近日在武漢浮出水面。
6月28日,中廣網報道稱,最近武漢市國稅局開出了國內第一張網店征稅單,向淘寶網上一家名叫“我的百分之一”的店鋪征稅430多萬元。有消息說,武漢市國稅局接下來將把轄區內所有淘寶皇冠級以上的網店,都納入到稅收征管的范圍。
武漢當地媒體28日援引武漢市國稅局第二稽查局負責人的話稱,雖然中國尚未出臺對網商征稅的具體辦法,但根據中國稅法,凡是在中國境內發生的任何交易,都應該繳稅。
“應多聽各方意見”
事實上,早在2010年6月1日,國家工商總局即已發布《網絡商品交易及有關服務行為管理暫行辦法》(下稱《辦法》),并于2010年7月1日起執行。《辦法》規定,在網絡上開店經營的自然人也須進行實名認證。當時即有觀點將《辦法》的出臺,視作將對網店征稅的前兆。
不過,早報記者了解到,《辦法》出臺后,杭州、南京等電子商務發達的地區,對于網上開店賣家一直都予以稅收減免等扶植政策。
湖北經濟學院電商專家毛志斌認為,就目前武漢市電子商務發展水平來看,尚不具備征稅條件。“不管是企業還是個人經營的網店,依法納稅都是應盡的義務。但管理部門對征收對象、征收稅種、征收比例、征收時機,還應多聽取各方意見。”
前述武漢當地媒體28日援引武漢市電子商務協會副秘書長廖江濤的話說,據測算,武漢3萬多家網店的直接就業人數超過10萬人,其帶動的相關產業如快遞、攝影、設計、培訓、軟件、生產制造等,創造的間接就業機會超過40萬個。
部分中小網店的賣家也稱:“一旦對個人網店征稅,我就馬上關掉。本來就一點點微利,這么一弄就沒生存空間了。”
對此,淘寶相關負責人昨日稱,此舉對于眾多中小網店影響并不大,“其實很多網絡賣家隨著交易量發展到一定規模都會注冊成立公司,而一旦成立公司,正常經營下去一切就必須依照法律法規來。”
淘寶數據顯示,截至2010年12月31日,全國有近182.3萬人通過在淘寶網上開店實現了就業。
征稅之爭
對于武漢對網店首開稅單,上海市稅務主管部門有關人士昨日稱,網店納稅并非新的稅收政策,而是稅務部門在征管上采取的措施。該人士表示,和實體經營相比,由于網店通常沒有實體店鋪,可能也未進行工商及稅務登記,因此可以規避很多監管部門的管理。
上海財經大學公共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胡怡健昨日也稱,從理論上來說,網上商品交易和其他非網店的商品交易是一樣的,都應該繳稅。“以前網上交易仍處于發展階段,很多網店規模很小,又很分散,對于監管部門來說,管理成本也較高。”隨著網店規模的壯大,胡怡健認為“管理成本就會相應減少”。
此外,胡怡健還認為,加強網店的征稅也是堵塞稅收流失的一個重要途徑,“對于淘寶網上的網店,監管部門可以通過與支付寶系統合作,來了解網店的交易情況。”不過,胡怡健認為,對網店征稅應區別對待,對于那些已發展成規模,盈利較大的網店,應納入征稅管理。此外,胡怡健還提出,針對那些在網上進行二手物品交換的交易則可以免于征稅,因為這類交易大多數額較小,僅是調劑余缺,而非以盈利為目的。
中國政法大學知識產權研究中心研究員張樊認為,武漢國稅局的征稅是針對企業賣家,企業賣家都是辦理了稅務登記的,“對個人賣家征稅目前是不現實的。”
中廣網28日也引述廣州尚道女性營銷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桓的話稱,雖然長期來看對網店征稅是必然的,但征稅對象應是“淘寶商城的傳統品牌,以及四皇冠、五皇冠以上的大商家”,其并不建議向中小店主的征稅,“這樣會破壞整個網絡購物的生態環境”。
中國電子商務協會政策法律委員會副主任阿拉木斯認為,政府應對電子商務這類新興經濟予以政策優惠扶持,不能簡單粗暴地采用傳統經濟納稅方式一概了之。“因為電子商務的經營地、生產地、倉庫等都會選擇最合適的地區,對地區環境依存度不高,如果地方政府一味追求稅收利益,沒有公開、透明,那么企業可能會選擇逃離,對局部電子商務發展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