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銀行辦理儲蓄業務的時候,是否遇到工作人員向你推薦一種收益更高的“存錢”方式?明明是去存錢,結果拿回來的卻是保單,存錢變成了買保險。
由于保險合同上有你的簽名,電話錄音中你表示同意,你想舉證銀行或保險公司存在欺詐或自己存在重大誤解的難度很大,通常很難勝訴。
銀行工作人員在推銷保險時,并不告訴你這是保險,也不談可能遇到的風險,通常會看人下菜碟兒,其慣用的伎倆主要有三個。
手段一:由于現在銀行仍是負利率,工作人員會告訴你存定期存款不如買一款理財產品,不僅收益更高,每年還有分紅,并一再表示這種理財產品可以像儲蓄一樣隨時支取。
手段二:如果你明確表示要存款,工作人員告訴你有一個存款最佳項目,利率高,并幫你填好資料,可最后交到你手上的不是存單是保單。
手段三:工作人員告訴你存錢送保險,把“買”保險說成“存”;產品本身就有的“保障功能”說成“白送”。
銀行的工作人員都有基本的銷售套路,所以老百姓很容易被誤導,需要你與他們“斗智斗勇”。
多提問:問問銷售人員這款產品是不是保險,如果是保險,你要考慮自己是否有保險方面的需求。
要冷靜:不要聽銷售人員說收益有多高你就不淡定了。他們口中的收益有的是總收益,有的是預期收益,是不固定的,不會寫在合同里,這種基本就是浮云,你就以最低預期收益進行考慮。
能后悔:銀保產品屬于保險,所以有10天猶豫期,只要你投保后,對這份保險有猶豫或者不滿意,在10天之內是可以退保的,購買保險一定要考慮清楚,畢竟不是買白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