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撰文信息時報記者 袁峰
繼CSDN、天涯、新浪、京東商城、網易公司、支付寶等互聯網公司被卷入“泄密門”后,多家銀行也被網友爆料涉入其中。又有網友爆料稱,工商銀行、交通銀行和民生銀行用戶資料也遭外泄。
對此,三家銀行日前均發布聲明否認有用戶資料外泄。中國銀行業協會也緊急發布澄清聲明,稱“多家銀行用戶數據泄露”信息嚴重失實,純屬謠言,網絡傳言中所謂泄露銀行用戶數據所涉及的三張銀行卡都是已經注銷的無效卡。業內專家也指出,銀行卡交易系統不可能存在明文密碼。
傳巨量用戶資料遭外泄
在2011年底的最后幾天,有網友不斷爆料,交通銀行7000萬客戶、民生銀行3500萬用戶以及工行用戶資料外泄,泄露數據包括用戶的姓名、卡號、密碼等敏感信息,并發布信息截圖。一時間,市民都開始恐慌起來,擔心自己的銀行資產是否安全。
對此,民生銀行有關負責人指出,“我們通過銀行后臺系統查詢,截圖中的用戶姓名和卡號根本不存在。”民生銀行隨后發布正式證明稱,經過核查,微博說民生銀行客戶信息遭泄露嚴重失實。交通銀行給本報的聲明中也表示,關于網絡傳聞稱交通銀行巨量用戶資料外泄,經核實,該傳聞純屬謠言。交通銀行采用了先進的密碼硬加密技術和周密的安全防范措施,確保為所有客戶提供安全高效的金融服務。
中國工商銀行相關部門負責人也表示,泄密傳言不符合實際,銀行的客戶信息和密碼是安全的。這位負責人表示,工商銀行在系統中對于客戶密碼的存儲與傳輸均采用加密方式,在與第三方公司的電子商務合作中,涉及的密碼信息均要求在該行系統頁面上進行操作,網絡傳言中所謂泄露銀行用戶數據中所涉及的三張該行卡均為已注銷的無效卡。
民生銀行相關負責人表示,將就該事件同其他幾家銀行一起上報銀監會,不排除起訴散布消息者。
銀行聲明被指太簡單
針對多家銀行的聲明,市民心中的石頭終于可以放下來,但仍感覺心有余悸。對此,中山大學金融學教授黃偉(微博)責問:“為什么客戶個人信息是安全的?銀行都采取了什么樣的保護措施:比如技術手段、內部管理保護制度或政策及相關的問責處罰、補救措施,來保障用戶信息及密碼的安全性?這些都需要銀行作出一個較為詳盡或合理的解釋說明。但銀行卻只有只言片語,沒有更多的透露,這是一個疑問。”
業內人士認為,這或許是出于商業秘密和安全保護的考慮,銀行自身有不方便詳盡披露的顧慮。但此次“泄密門”事件中牽扯如此眾多的互聯網企業,甚至連工業和信息化部也介入調查當中,三大銀行關于用戶個人信息的保護狀況及相關制度都應向公眾進行合理范圍內的詳盡披露。
3招保障網銀安全
目前涉及銀行賬戶被盜刷和支取的案件,主要為犯罪分子在自助設備上加裝采集器,或設置“釣魚”網站竊取客戶信息。銀行專業人士提醒,只要有意識保護銀行賬戶信息,就能有效防范泄密事件,平時在使用網銀或銀行卡的時候,要注意幾個事項。
1使用專業版網銀。使用帶數字證書的專業版網銀,或通過USB Key和動態密碼,實現動態安全保護,基本就能防范被盜的風險。目前安裝數字證書都是免費的,USB Key費用為幾十元,有了數字證書和USB Key,用戶即使用戶名、密碼全部泄露,盜用者因為電腦沒有證書和USB Key,也無法動用用戶賬號內的資金。
2網絡支付防“釣魚”。對于需要密碼的非接觸式網絡在線交易,盡可能不在網吧、單位等公共網絡上操作;不要隨意登錄不明網站,小心木馬程序套取支付密碼。同時,應牢記銀行官方網站(最好加入收藏夾),以避免進入“釣魚”網站。
3設置密碼不可用簡單數字排列。很多人習慣用生日日期、電話號碼、身份證件號碼等作為密碼,從安全的角度來看,應采用各種符號穿插的無意義組合,同時避免使用單詞、派生詞、衍生詞,必要的話應定期更新個人密碼。
已有910000條與網銀相關的微博 參與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