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繼銀行收費問題引起諸多關注后,信用卡系列也被中國銀監會納入了需要加強管理的范疇。近日,中國銀監會下發了《商業銀行信用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辦法》),同時,有關媒體也針對東莞某市民信用卡額度被降低一事,進行了報道。
近日,筆者走訪市場發現,也有一些銀行稱,倘若用戶消費單一,有可能會被降低額度。
私調額度受質疑
不久前,有關媒體針對東莞一市民,因其信用卡額度莫名其妙地被調低進行了報道。據了解,該市民在使用信用卡信譽方面一直表現良好,但卻被從萬元額度降低到了幾千元。事后,當事銀行解釋,或因該用戶消費過于單一,而被調低信用額度。
廣州市民陳小姐介紹,她的一張信用卡,之前額度只有3000元,而后來該銀行連續為她提高信用卡額度,從3000元至5000元,去年底又調到8000元。“不過奇怪的是,這期間,我個人并沒有去打電話提出額度調動申請,銀行兩次調高我的信用額度后,只是發送短信通知了我。”陳小姐說,自從被調高額度后,她平時刷卡的次數和每次繳納的循環利息明顯高了。
陳小姐還認為,對于一些消費控制能力較差的消費者來說,銀行私自為客戶調高信用卡額度,其實對他們來說多賺筆利息,但對持卡人而言,反而是深度被“套牢”。持有3家銀行信用卡的廣州市民魏女士也表示,無論是銀行降低還是調高了持卡人的信用額度,都應當提前致電給用戶,消費者擁有知情權。這種“先斬后奏”的作風,很多家銀行都有。
或因利潤“貢獻小”
當筆者就是否會因為信用卡消費單一而調低信用卡額度進行詢問時,廣發銀行有關負責人稱,視信用卡額度的調整是根據銀行專業機構的綜合評分表,這是銀行內部的評估,內容無法告知。
招行方面則表示,因為個人的消費情況不同,銀行會根據個人的情況進行個性化管理。工行認為,人們所說的降額情況應該是信用卡只用來購買單一類、大批量的商品,這樣是有套現可能的,銀行為了避免套現這一情況的發生才會降低用戶的額度。
而有銀行內部人士則坦言,銀行發放信用卡往往是為了獲得更高的利潤,而對于消費過于單一的持卡人,不能為銀行帶來任何收益的時候,銀行則會出于各種綜合考慮自然會對一批利潤“貢獻小”的用戶進行調整。然而,提到銀行是否應主動先通知信用卡用戶,該業內人士則表示,從現在各家銀行的情況來看,幾乎都是發個信息通知,沒有幾家銀行會直接打電話通知用戶的。按照常理來說,銀行方面確實應當電話通知用戶,在征得用戶同意后,再做出適當調整,比較容易避免發生扯皮事件。
額度不是越高越好
“消費者在選擇銀行和卡種的時候,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和日常支付需要、銀行網點是否方便還款、網上銀行操作是否便利等因素,選擇相應的銀行和信用卡。”中國銀行寧波市分行信用卡部客戶服務主管蔡柳艷表示。
“出于資金安全考慮,信用卡的額度并不是越高越好。”建設銀行寧波市分行信用卡部賈國防提醒消費者,因為存在信用卡丟失、盜號等潛在風險,信用卡額度最好控制在自己夠用就好;就算有緊急需要,可以在一段時間內臨時調高信用卡額度,銀行會綜合持卡人用卡情況,如用卡頻率、還款是否及時、有無逾期等,進行審核確認。一般建議持卡人的信用卡透支額度以自己兩個月的收入為標準,6至12個月的收入為上限。
《中國質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