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批發價就2毛5,產地多為假的經檢測,辣條含細菌數量驚人且是致病菌
5毛一袋的辣條,每克含菌超10萬個
一袋售價僅5毛的小辣條,在擁有著香辣口味和精美外包的同時,也有著超標的細菌含量和謎一樣的生產地。
記者在探訪時發現,一袋可讓孩子津津有味吃上半個多小時的辣條,在臨沂批發市場,批發價僅為2毛5分錢。而對于具體的生產地,記者尋著包裝上的地址找去 ,不是關門停產就是早已搬遷。
而在批發商口中,這些辣條多產自流動性作坊,真實的地址他們作為批發商都不清楚,有專門的貨源。而對于廠家,他們手中也只有個電話號碼……
青島市場:
5毛辣條受歡迎產地卻不明
7月20日,本報A16版報道《孩子們愛吃的“ 辣條”5毛一包,細菌超標》一文后,在島城引起了不小的反響。針對辣條多沒有“ 戶口”的問題,有市民向本報記者反映,這些辣條很多都被孩子吃掉了,很可能會影響孩子的身體健康和生長發育。“ 一定要查查島城的辣條到底來自哪里?細菌超標到底有多嚴重?”
7月23日李滄實驗小學附近的一位小店老板向記者透漏,他們小店的辣條食品,一些是有專門人供貨,另一些是從島城一些副食品批發市場批發的。而至于產地在哪,老板稱不清楚。他說:“我們賣的辣條都不是青島本地生產的,很多貨好像是從臨沂那邊發過來的。”
記者曾試圖聯系不同品牌辣條的生產地 ,并多次撥打包裝上印刷的聯系電話。但是,均未拿到想要的準確地址。有些電話是無人接聽,而有的電話甚至無法接通。部分能接通的基本都是手機號,很多聽說記者想去廠家看看,都以不方便為由,拒絕了記者的要求。其中,記者找到了一個印著“ 重慶風味”字樣的辣條,產地寫著河南鄭州管城區,但是印刷的手機號碼歸屬地卻是臨沂。
在島城市場調查中,記者得知了一個信息,島城“ 產地不明”的辣條或許是從臨沂進貨。7月24日,記者決定赴臨沂進行調查。
生產商:
流動性大,警惕性高,多關門生產
記者在采訪期間曾多次試圖進入當地生產辣條的企業,但由于企業的地址不準確或是生產廠家的警惕性較高,因此很難進入。而據記者了解到,很多小的食品廠都隱藏在民房里面,外面任何標志都沒有。
記者在當地一些小商店里看到了某一個牌子的辣條有出售,記者看了一下商標,生產地址只寫了“永盛小區”,至于哪條路,門牌號都沒有具體標明。7月25日下午,記者來到了永盛小區。記者看到,這個小區離市區比較遠,小區里面既有樓房也有平房。記者詢問了數名居民,他們都沒有聽說過這個產品,也不知道周圍有這么個廠家。“沒聽說過,我們店里賣的都不是臨沂產的,你說的這個牌子的辣條我也不知道。”永盛小區一家小賣部的店主告訴記者。
7月26日,記者又聯系了一家辣條生產廠家。根據地址,記者找到了廠家所在的村莊,但是轉遍了全村都沒有找到這個牌子的生產廠家,多方打聽之下,當地村民表示也不知道村里有這么個食品廠。
無奈,記者撥通了廠里的電話,一名男子接聽了電話,并證實他是這個廠子的員工。
記者以進貨商的名義希望能進廠里參觀一下,他卻沒有立即答應,先問記者是從哪里來的,怎么知道他們的電話,有沒有推薦人。即使記者都回答了,對方考慮了一會還是沒有最終答應記者。“我們這兩天停工,改天再說吧。”隨后就掛斷了電話。
一位比較熟悉此行業的張先生向記者透漏,“像生產辣條的這種廠子,其實只需要一臺機器幾個工人就可以了,完全可以以家庭作坊的形式進行生產。所謂的商標等很多都是自己想出來的,然后找人印刷,隨后流入市場。他們很隱蔽也很謹慎,有了穩定的客源之后,再有新的客源時都要通過內部人士介紹才敢接觸,而且產品往往也不在當地進行銷售,都賣給了外地。”
“為什么不在當地銷售?”記者問道。
“他們怕出了問題,在當地遭到投訴,很容易就被查處,如果是銷往外地的話,出了問題,相關部門進行執法就更加困難一些。”張先生告訴記者。
臨沂批發商:
產地不明,一袋批發價僅2毛5
7月24日下午,記者來到了臨沂華豐副食品批發市場。記者在批發市場看到,批發類似“辣條”的休閑食品店不在少數,有的還掛著山東總代理等字樣。
在一家批發店中,記者看到了島城小店賣得很火的幾種辣條,在這里都有售。店主告訴記者,在他這里一包的批發價是12.5元,一包是50袋,折合一袋是0.25元。也有20袋一包的,這種大約是5.5元錢一包,折合約0.27元一袋。另外,據店主介紹,他們店中還有一袋批發價在3毛多的辣條。“這種辣條包裝更精美,但是利潤會更低。雖然你對外都是賣5毛,可是這種貨對于前期吸引客戶可是很有效的。”
當問及產地的時候,店主告訴記者,產地是在河南。“至于是哪個廠產的,我也不清楚,也不能告訴你的,這畢竟是我們自己的進貨渠道。”記者隨后查看了很多品牌的辣條,有些牌子的地址很詳細,根據上面的電話打過去也能打通;但是有些牌子的辣條,地址很模糊,即使按照地址前去尋找也基本不能找到具體的廠址,有的甚至寫著“火車站附近”等比較粗略的地址。
在采訪調查中,記者還發現了一個比較奇怪的現象。
在臨沂當地的副食品批發市場里面,代理商所代理的品牌大部分是其他省市的產品,本地的產品反而不多。在其中一家店里,記者從一位店主的口中了解到一部分原因。
當記者進入這家店時,里面還有兩三位客人和店主聊天,據了解,這三位客人是從濰坊趕到臨沂批發食品的,沒想到在這里反而見到了濰坊的食品品牌。“你們臨沂的怎么不代理當地的產品,反而代理我們濰坊的牌子?”一位客人問店主。店主是一名三四十歲的中年婦女,她告訴客人:“我們臨沂也有很多好牌子都被人代理了,不過當地的食品質量有的很好,有的很差。很多小廠子可能就在民房里面生產,所以我們也不愿意代理這些很差的牌子,要是賣到市場上,別人吃壞了肚子還不得回來找我們。連我們也不知道這些小廠子的地址,我們到時候找不到生產廠家就虧了。”
除了以上原因,店主還告訴客人,臨沂當地相關部門對麻辣食品檢查的力度很大,很多不合格的食品廠都不敢輕易把產品投入市場,這也是當地店家代理臨沂品牌的食品較少的原因之一。
◎試驗:
辣條每克所含細菌數量超過10萬
那么,辣條中的細菌含量到底是多少呢?記者委托島城一家食品檢測機構對辣條細菌含量進行了檢測。檢測的結果是驚人的:每克所含細菌竟超過10萬個。
進行檢測的該機構負責人張主任在采訪中稱,她于7月20日在一辣條上取樣,在無菌環境下進行細菌培養。
在總細菌數實驗中,因為“細菌數目過多,無法原樣試驗。”張主任便對樣品稀釋了100倍后做的試驗。22日,細菌總數出來。在培養皿上,菌落的數目多達1200個,這個數字需乘以100,便得出每克辣條的試驗結果,約12萬個細菌。而對于細菌種類中的大腸桿菌和大腸菌群的檢測,張主任稱,用的是LST培養基(月桂基硫酸鹽胰蛋白胨肉湯),共分了三組進行試驗。三組分別是,稀釋10倍組,稀釋100倍組,稀釋1000倍組。其中,每組3個試管,共做了9只試管進行試驗。結果,10倍組和100倍組均渾濁產氣。1000倍組2個產氣。
因為有渾濁產氣,就要接種BGLB(煌綠乳糖膽鹽肉湯,檢測大腸菌群)和EC(EC肉湯,檢測大腸桿菌),然后再進行檢測。對于細菌種類的結果,張主任稱,試驗證明,該樣品中的致病菌大腸桿菌,陰性,合格。而大腸菌群MPN值(一種用概率理論來估算細菌濃度的方法)是1100,不合格。對于致病菌沙門氏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沙門氏菌未檢測出,陰性,合格。金黃色葡萄球菌,檢測結果是陽性,MPN值是43,不合格。
總體來說,細菌總數量超過10萬,總數超標。含有大量致病菌:有大腸菌群和金黃色葡萄球菌,致病菌超標。對于致病菌,張主任表示,按照有關規定,對于金黃色葡萄球菌,原則上是絕對不允許存在的。一旦檢測出來,這個食品就是不合格。
記者 于良 王守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