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浙江省工商局公布對血燕的抽查結果,抽查的3萬多盞共計20萬克問題血燕中,平均亞硝酸鹽含量達4400毫克/千克,最高達11000毫克/千克,已超出標準的350倍。
連日來,網民進一步爆料:血燕不僅普遍造假,而且進入中國市場的過程也充滿疑點。
事件
部分血燕亞硝酸鹽嚴重超標
8月15日,浙江省工商局公布了對血燕抽查結果,抽查的3萬多盞共計20萬克問題血燕中,平均亞硝酸鹽含量達4400毫克/千克,最高達11000毫克/千克。
根據國家強制性標準《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規定,亞硝酸鹽僅允許腌熏肉等制品有微量殘留,限量為30毫克/千克,熏制火腿最高殘留量也不得超過70毫克/千克。對非有意添加、自然生成的亞硝酸鹽,《食品中污染物限量國家標準》規定限量一般為3毫克~5毫克/千克,醬腌菜的限量也僅為20毫克/千克。
此次查獲的不合格燕窩中的最高亞硝酸鹽含量已超過標準350倍之多。“高級補品,變成了毒品。”不少網友這樣評論。
說法
吃燕窩的人比筑窩的燕子還多
關于血燕來歷,中國古代醫書和一些散文筆記中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金絲燕吐血筑成,還有一種說法是巖洞中的礦物質滲透到燕窩,但一直以來缺少科學的求證和根據,即使在引燕業十分發達的馬來西亞,對此也莫衷一是。
在杭州擁有燕窩公司的一名馬來西亞古晉城華人介紹,真正的血燕產量非常低,而且采摘極為困難,根本形成不了市場,在馬來西亞和印尼當地人都難得一見。
“吃燕窩的人比筑窩的燕子還多,能不造假?!”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馬來西亞燕窩經銷商說。
據了解,在馬來西亞,有5萬間引燕屋,燕農根據燕子的習性喜好筑的屋,用各種手段吸引燕子筑巢,收獲燕窩。這是一個半人工的燕窩產業,年產值200億元人民幣,90%以上銷往中國。
揭秘
燕窩+燕糞+加熱=“血燕”
馬來西亞一些業內人士透露,“血燕”其實是在加工作坊里,對白燕窩進行熏制或染色后形成的,這種血燕的造假手法最早可追溯到上世紀80年代,目前其造假工藝日趨系統化。廣州龍標心燕食品有限公司負責人說,造假者會把鳥糞厚厚地鋪一層,然后隔著木板或網架在上面放燕窩,東南亞天氣很熱,蓋在那邊一兩個禮拜,它就紅了。
在一名馬來西亞商人提供的“血燕”制作錄像中,記者看到,白燕窩被整整齊齊擺放在一個盒子里,上下都蓋上燕子糞便,然后打開取暖器對整個環境加熱,一周后打開盒子,燕窩就成了“血燕”。
“在馬來西亞,大家都知道在引燕屋里,燕窩只有白色的。”一位來自馬來西亞的燕窩經銷商表示,從幾十年前開始,有些人用一些化學藥物將白燕窩氧化成紅色,而這些用來加工紅燕窩的原料,很可能是劣質燕窩,一經染色就看不出瑕疵了。
而在東南亞當地,甚至專門有教授如何給燕窩增重、美化或直接造假的課程,整個課程只需付出約200港元學費、耗時一天即可學成,所需工具也就是一種主要成分為木薯粉的膠水黏合劑和豬皮、海藻等原料。
剖析
“問題血燕”通過兩個漏洞“飛”進中國
據了解,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對于燕窩進口,有明確的質量標準要求,國家強制性標準《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GB2760-2011)嚴格限制添加亞硝酸鹽,僅允許生產腌熏肉等制品有微量殘留,限量為30毫克/千克,熏制火腿最高殘留量也不得超過70毫克/千克,并要求按照進口批次15%抽樣。
但是記者在調查中發現,各經銷商出具的出入境檢驗檢疫證明卻不盡相同。
在廣東佛山綜合市場,一些銷售人員拿出的燕窩送檢單上,只有甲醛的檢驗指標,并沒有亞硝酸鹽的檢驗項目。
廈門市雙丹馬實業發展有限公司的“血燕”產品,配送至浙江省40余家“燕之屋”加盟店,其燕窩產品所檢出的亞硝酸鹽含量平均達4818毫克/千克,最高達10000毫克/千克。該公司出具的“出入境檢驗檢疫衛生證書”中,入境口岸為廈門,沒有標明亞硝酸鹽的檢測結果,僅在結論中說明“經衛生學檢查,該批貨物可供加工食用”。
廣州龍標心燕食品有限公司也是涉案企業,其提供的“衛生證書”中,入境口岸為廣州,僅說明“上述貨物業經檢驗檢疫,準予銷售、食用”。
有關專家認為,“問題血燕”“飛”進中國市場,至少存在兩個漏洞:一個是從出入境檢驗檢疫的證明可以看出,各地海關的標準并不統一;第二,還有大量血燕是走私進入中國的。
中國海關的統計數據顯示,2008年從馬來西亞進口的燕窩是0.379噸,2009年是6.218噸,2010年是8.689噸,2011年1至6月是5.068噸。而根據馬來西亞國內的估計,該國每年燕窩產量60噸,90%以上的出口地是中國。
本地
河南工商局全省開查燕窩產品
昨天上午,記者走訪了鄭州市內3家“燕之屋”門店,發現均有即食濃縮血燕銷售。
位于鄭州市金水東路和聚源路交叉口南的“燕之屋”門店內,工作人員介紹說燕窩有官燕、白燕和血燕。“現在店內的血燕盞已經斷貨了,只有即食濃縮血燕,這是沒有質量問題的。”李姓工作人員稱由于血燕盞很稀少,目前貨量不足。
斷貨原因是不是因為亞硝酸鹽含量超標?李姓工作人員稱并不清楚此事。不過她解釋說,媒體報道中的血燕實際為血燕干貨,它天然便含有亞硝酸鹽,“但我們吃的時候不可能吃干貨,都要浸泡5天以上,之后清洗,這樣一來會除去血燕盞內含有的亞硝酸鹽。”
該工作人員出示了一本公司刊物,里面有幾份廈門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檢驗檢疫技術中心提供的檢測報告,其中一份報告顯示該公司現燉血燕中亞硝酸鹽含量符合標準。而在一份關于血燕盞的檢測報告中,記者看到檢測項目里有蘇丹紅、胭脂紅等,并沒有亞硝酸鹽一項。
之后,記者來到位于緯二路經緯廣場對面的另一家“燕之屋”門店,工作人員出示了相同的檢測報告,同時稱可以購買現燉血燕。
河南省工商局消費者權益保護處副處長韓毅說,省工商局昨天已經展開了對流通市場所有燕窩產品的抽檢。 (記者孟令強實習生姬中貴 本版文字部分內容據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