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鵝肥肝”的秘密
[ “我從南到北看過一些企業,在廢棄的豬圈或塑料大棚里填飼、屠宰,用松香脫細毛,把屠體放在露天的污水池中‘預冷’,不管衛生質量,只要取出肥肝,就能賣個好價,這種肥肝在國內銷售都質量堪憂,更何況出口?”陳耀王說 ]
飼養環境骯臟不堪、填鵝過程慘無人道、仿冒國外品牌和標識,這樣的“鵝肥肝”你會吃嗎?
近日,幾家NGO(非政府組織)在北京聯合曝光了山東圣羅捷畜禽產業有限公司、吉林正方農牧股份有限公司等企業的鵝肥肝生產過程。
圣羅捷公司對外宣稱擁有目前亞洲最大的鵝肥肝生產基地;吉林正方公司是第29屆奧運會食品供應商,正試圖“打造中國鵝肥肝第一品牌”。
鵝肥肝被譽為西方的美味佳肴和高級營養食品,但整個生產過程少人知曉。
鵝進入成熟期后,會被天天關在籠子中。填飼時,工作人員把一個20厘米~30厘米的鐵管,直接捅進鵝的喉嚨深處,幾公斤的玉米和其他飼料的混合物,從這個管道填塞到鵝的胃里,每只鵝每天都會被強飼4次。
約18天后,一副比正常鵝肝腫大6至10倍的脂肪肝便“大功告成”。之后,鵝肝被小心翼翼地取出,破損的鵝肝會被碾碎制成鵝肝醬。
多年來,培育鵝肥肝所必須采用的強飼法在國際上一直飽受爭議。
肥肝產品質量堪憂
“我國自1981年鵝肥肝初試成功至今,鵝肥肝生產有了較快的發展。”中國畜牧業協會家禽業分會鵝肥肝產業聯盟秘書長陳耀王研究員說。
統計顯示,2006年全國的鵝肥肝產量500余噸,位居匈牙利、法國之后,居世界第三位。陳耀王2007年曾預測,預計2007的產量可達700噸以上,超過法國,居世界第二位;如進展順利,到2010年前后,我國的鵝肥肝產量將達到1500噸,超過匈牙利,而占世界首位。
中國畜牧業協會家禽業分會鵝肥肝產業聯盟2007年發布的《中國鵝肥肝產業的現狀和對策》報告稱:“隨著歐盟動物權益保護組織對填鵝肥肝做法的強烈譴責和壓力,匈牙利的逐步減產和以色列的停產,西方鵝肥肝生產的重心必將逐漸東移,而我國將成為全球最大的鵝肥肝生產大國。”
陳耀王說:“隨著我國鵝肥肝產業的快速發展,也出現了不少問題,如不及時解決,勢必影響產業的健康發展。”
他舉例說,一個主要的問題是“中小企業一哄而上”。以國內鵝肥肝的主要產地山東臨朐為例:2004年前僅一家大型的圣羅捷公司,2005年新增加3家中型企業,2006年發展到50多家,而全國竟達150家之多。
最讓陳耀王擔心的是“肥肝產品質量堪憂”。
“鵝肥肝不能煮得時間太久,往往都是半生不熟就吃的,因此有嚴格的質量要求。”他說,但一些家庭作坊式的小型企業既缺乏必要的設施,也不懂衛生要求。
“我從南到北看過一些企業,在廢棄的豬圈或塑料大棚里填飼、屠宰,用松香脫細毛,把屠體放在露天的污水池中‘預冷’,不管衛生質量,只要取出肥肝,就能賣個好價;更有甚者,為了使肥肝外觀好看,用化工原料漂白,這種肥肝在國內銷售都質量堪憂,更何況出口?”陳耀王說。
四川廣安朗德鵝業有限公司董事長蒲耀澄也透露了我國鵝肥肝生產的真實狀況:目前國內大部分采用的是籠填、立式填飼機、一人操作,也有個別企業采用從法國引進的自動填飼機,這種填飼機的優點是采用半流質的玉米糊,減少了傷殘率,定量填喂,提高了勞動效率(每人每小時可填500只),但缺點是平均肝重低,個別肝不成熟,大肝少(500克~700克),國內市場700克以上的大肝要比普通肝價高10%以上。
“現在行業無序競爭、自相殘殺的現象已經顯現,行業洗牌幾年內就將出現。”蒲耀澄說。
鵝肥肝產業鏈
在上海等大城市的時尚餐廳里,銷售著“源自法國”的鵝肥肝,盡管無從得知這些鵝肥肝的確切來源,但可以肯定的是,除了進口渠道,也有不少國內企業生產的鵝肥肝流入上海。
“我們是中國最大的鵝肥肝生產企業,鵝肥肝遠銷上海、北京等國內幾十個大中城市。”昨日傍晚,圣羅捷公司副總經理高世峰在電話中對《第一財經(微博)日報》記者說。
據高世峰介紹,圣羅捷公司飼養的鵝是從法國引進的鵝種,在中國繁殖,生產方式也是法國的。
根據圣羅捷公司網站介紹,圣羅捷公司是1998年2月成立的民營企業,總投資額3700萬元,注冊資本780萬元。整個場地面積20余萬平方米。目前,公司下設種鵝場、孵化廠、育雛廠、育飼廠、填飼廠、加工廠等6個分廠。
高世峰對本報記者說:“自建廠以來,銷售量每年都以20%以上的幅度增長。”他透露,圣羅捷公司去年剛完成二期擴建,年屠宰量已經達到了28萬只。
此前,圣羅捷公司曾對外宣稱“鵝肥肝已經出口到日本,質量和法國的一樣。”但高世峰在接受本報記者電話采訪時承認,“2003年非典發生后,就停止向日本出口了,目前全部是內銷。”
“目前鵝肥肝行業主要是設備落后和人力成本高。”高世峰說,“盡管人工填鵝生產的鵝肥肝個大,級別高,但成本也高。”
此前,有外國媒體稱,圣羅捷(Saint Rougier)仿冒法國鵝肝醬品牌Cols Saint Sozy和Rougie。高世峰只是表示“看過外媒今年1月到公司拍的電視片”,但他并未對外媒有關圣羅捷仿冒法國鵝肝醬品牌一事作出回應。
強飼法現實與隱患
據世界農場動物福利協會中國代表周尊國介紹,每年有8200萬只鴨和70萬只鵝被用于肥肝生產。
“強飼法是必需的。”周尊國告訴本報記者,在一些大型鵝肥肝生產廠,填飼一只的手工操作時間為45秒到60秒。用水泵或氣泵等工業強飼法只需要2到3秒,管子長度為20厘米~30厘米,填飼從鵝或鴨生長到10周~14周開始,鴨一般填飼12天~15天,每天兩次;鵝一般填飼13天~14天,每天3次。當“鵝出現目光呆滯,羽毛脫落等瀕死現象時”結束填食,立刻進入屠宰環節。
世界農場動物福利協會一項調查顯示,在一些鵝肥肝生產廠,強飼插管操作過程造成鵝或鴨痛苦、傷害(淤青、出血、穿孔、感染);過量強飼造成鵝的肝脂沉積癥(脂肪肝),肝破裂,肝硬化等;鵝時常患有肝性腦病,因其肝的排毒功能被破壞,毒素侵入大腦使其猝死。
資料顯示,1998年7月20日歐盟頒布的有關養殖動物保護的指令就明確“強飼法是非法的”;1999年6月22日歐盟頒布有關被用來制作肥鵝肝的指令第16條稱,“不應允許任何能夠給鴨子造成損傷、焦慮、疾病或導致不利于它們身心健康和福利的情況的食品及食品添加劑”,“所有個體籠子應在2010年12月31日前被取締”。
“到2019年,歐盟將全面禁止鵝肥肝生產。”達爾問自然求知社研究院劉慧莉研究員說。
據新華社報道,在去年10月舉行的德國科隆國際食品博覽會上,主辦方出于“動物福利”的目的拒絕鵝肝醬參展。
除此之外,鵝肝與脂肪肝也常常被聯系到一起。據康奈爾大學坎貝爾蔬食營養學證書課程中國第一參與人余力介紹,從組成來看,鵝肝就是鵝的脂肪肝,其營養成分50%左右是脂肪。其中含不飽和脂肪酸65%~68%,而另三分之一是飽和脂肪,食用后會增加膽固醇含量。
在余力提供的食品營養排行表中,菠菜得分739分,大豆48分,豆腐86分,而鵝肝只有20分。
已有71000條與鵝肝相關的微博 參與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