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家住赤坎的黃先生撥打《湛江晚報》報料電話3336116反映,最近他家裝修,裝修前,行業人士打預算:“一套房子只要用五六桶的油漆材料,他的房子裝修卻要用到20桶”,這讓他很郁悶。后來,他和業內人士聊天的過程中對方向他透露:秘密就在裝修材料(油漆)包裝桶內的標簽上。
對此,黃先生拿了一張油漆標簽,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到他買油漆的那家商店問問。果然,商家告訴他,那張標簽可以兌換100元現金。黃先生的“用料猛漲”之謎頓時解開。“一桶油漆材料的價值才三百多元,居然還返還現金100元,那工人還不得拼命用材料”。
對黃先生的經歷,最近剛裝修過房子的記者頗有同感。
“回扣標簽”已成潛規則
或許大家都認為,由家裝人員一同前往購買甚至是直接代購的材料,會被商家以回扣形式牢牢拴住,常常花了高價錢買來低質貨。所以始終謝絕工人的陪同購買材料要求。原以為自行去建材市場買油漆就放心了,至少不會因為拿回扣,多收“冤枉”錢,結果工人照拿回扣!記者的房裝修行程過半,輪到油漆工李師傅登場時。李師傅開出材料單讓記者購買,并且特意關照購買哪個牌子的滑石粉、油漆好等等,當記者來到赤坎海田建材市場購買時,發現同一牌子的油漆李師傅指定的裝修材料店比其他店的要高80元一桶。記者覺得價格比較高,決定先暫時不買。
翌日,記者再次來到海田建材市場另一油漆店看見同款油漆,在確保是正品情況下,價格卻少了四分之一,售價只有320元。沒有多想,記者立刻買了回去。同時,記者留意到,前日購買的某品牌膠水198元一桶,而這里的標價為108元一桶。當記者回去后,李師傅一看見記者帶來的油漆就說:“你買的這個是二等品,你看,標簽是紅色的,這種含甲醛多,不夠環保,甲醛揮發時間很慢。某某店賣的貼著藍色標簽,是一等品。”然而,記者把油漆包裝里外看了個遍,也沒找到“二等品”這幾個字。考慮到環保的重要性,記者還是決定退掉這款,買了李師傅所推薦的店面的。
事后,記者發現此前購買的那桶膠水包裝上,比在李師傅所推薦的店面看到的少了一個“標簽”。記者在網上搜索了相關信息。不搜不知道,原來,所謂的“環保”只是個工人向油漆品牌商家拿回扣的噱頭。不禁恍然。有一網友提到:“某品牌某一型號的油漆寫明大賣場專供,實際上油漆盒上的型號標簽就是回扣的憑證。油漆工將標簽剪下就可以去該大賣場拿回扣,一組油漆的回扣甚至高達120元!”
為調動裝修工“激情”?
事后,記者走訪了裝修市場,一些油漆材料商家透露,塞“回扣標簽”是行業內公開的秘密。
一位商家指著商店內的油漆輔料告訴記者,從界面劑、防水劑、抗裂劑到貼帶膠、封固膠等,幾乎所有的油漆輔料品牌都有“回扣標簽”,從數十元到百多元不等。
當記者詢問為何包裝內未見“回扣標簽”時,該商家表示,那樣做太明顯,“反正包裝內的任何一張紙片你都好好保存,都有可能是回扣標簽”。商家表示,裝修材料吃回扣,在業內很普遍。只要是工人帶過去或介紹過去買的,很多都直接給回扣。
記者就“回扣標簽”問題采訪了湛江一家建材經銷商,該經銷商告訴記者,其實整個行業都是這樣做的,不過是為了讓工人干活“有激情”。工人為了得到較高金額的回扣,不僅會向業主和裝修公司推薦高返額的材料品牌,而且會在干活時多使用材料,這將直接拉動某個品牌裝修材料的使用量,商家自然對這種方式趨之若鶩。
赤坎海田建材市場一從事油漆生意多年的莫老板告訴記者,為了吃回扣,個別裝修工在施工過程中,故意把油漆倒掉,讓業主購買更多的油漆。
在采訪中,一業主告訴記者,有自稱某品牌涂料代理的經銷商網友“爆料”說,油漆工拿回扣已經成為行規。所以,油漆工會頻繁推薦一些牌子的油漆,并著力描述優點,在用量上也通常很大,如果不到指定地點購買,他們會給出“效果不好不負責”等理由。有時甚至還會趁業主不注意,偷倒掉油漆,達到讓業主多買自己多吃回扣的目的。甚至一些油漆涂料品牌會吸納油漆工成為會員,只有會員可以去拿回扣。也就是說,即使消費者知道其中貓膩,也無法用“標簽”換回本該屬于自己的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