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一個月前,在無數業主的期盼中,安徽省蒙城縣和諧家園小區終于落成交房。然而,第一批開始裝修的業主很快發現,自家的天花板不堪一鏟,墻面破洞竟然有一平方米之大。如此質量,是怎么通過驗收的?
小區則直接實現了“上下通透”
小區的綠化、配套還沒完成,入住的業主也寥寥可數,這一切,都沒能阻止安徽省蒙城縣的葛先生在拿到鑰匙的第一時間開始裝修他的新家——和諧家園小區13號樓103室。但喬遷的喜悅很快被房屋質量的煩惱沖得一干二凈。
葛先生:施工人員在裝修時,發現天花板上有不平的地方,就用瓦刀鏟鏟,結果成塊的掉下來了。
隨后幾天,破洞的地方不斷有東西往下掉,直到現在,小洞變成了接近一平方米的大洞,里面銹跡斑斑的鋼筋赫然可見。買房講究南北通透,和諧家園小區則直接實現了上下通透。客廳、餐廳、廚房,葛先生看著自己的新家,真應了那句老話——世上沒有不透風的墻。
葛先生:看,用手摳摳就掉了,你看,全是石子,一點混凝土都沒有。我們買的是新房,現在已經是危房了,誰還敢去居住呢。
上個月拿鑰匙,這個月住危房。在和諧家園小區的開發商——安徽光大項目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的一位姓區的負責人眼里,這一切,都是工人的責任。
區先生:事故構成是這樣的,是因為混凝土攪拌時,工人在施工過程中忘記加水泥了。就一戶,不可能整個小區這樣。影響到兩戶,一樓的,二樓的。
這位區先生顯然覺得葛先生運氣不好,就這一戶有問題,怎么就讓您攤上了呢?然而,自認“運氣不好”的遠不止葛先生。住在19號樓的許先生說,家里盡管還沒有窟窿,但同樣發現了問題:
許先生:你看敲打里面就像鼓一樣的,是空的,就一層薄皮。5月31號我拿到鑰匙,小家伙比較淘氣,腳一跺,我就感覺震動特別劇烈。
同樣滿腹怒氣的,還有13號樓4單元407室的業主何先生:你聽聽,都是空的, 這一跺,都忽閃忽閃的。
何先生說,自己是搞建筑的,一拿到鑰匙就感覺不對勁,因為地板和天花板上都抹了一層膩子,這層膩子,無異于一塊遮羞布,墻上的層層裂紋,怎么擋,都還在。
何先生:他搞的這個灰,水一沖,裂紋全出來了。他要抹灰一層灰遮蓋不懂的人,他們說這個好,還抹了防水劑,他們現在都發現,都是裂。
建筑公司負責人不避諱:是的是的,忘記放水泥了
說好的新房變成了蜂窩,本該實實在在的墻,成了單薄空洞的幾面鼓。偌大一個新小區,一家人幾十年的積蓄換來一個危房,這樣的后果,該由誰買單?
無奈之下,小區業主許先生委托安徽省建筑工程質量監督檢測二站對和諧家園小區的樓板進行檢測。檢測報告顯示:樓板厚度的平均值為82毫米,相比110到120毫米的設計厚度,少了30%。
許先生:相差接近三分之一,牽扯到我們的人身安全,塌下去了,掉下去了這都是有可能的。這黑心的很,簡直是豆腐渣工程,豆腐渣都不如。
樓板厚度和設計標準相差三分之一,樓板里甚至“忘了”加入水泥,薄墻脆瓦,真要入住,恐怕業主是站在家里怕自由落體,靠在外墻怕不小心跳樓。和樓盤一樣“干脆”的,還有小區的承建商。施工過程中到底有沒有問題?
蒙城縣第四建筑公司負責人高勇并不避諱:是的是的,大概是最后一盤灰,忘記放水泥了。
蓋房子還能忘了放水泥,就如同和面不放面粉,令人費解。更不可思議的是,這樣的房子,竟然還通過了驗收。負責驗收的開發商解釋得好:不是我們無能,是敵人太狡猾:每一戶單體驗收過的。我們驗收時,他們施工單位隱蔽工程都做好了,看不到發現不了。
開發商所說的“隱蔽工程”,也印證了業主何先生的說法:建筑單位明知道房屋有質量問題,于是給房間都抹了一層粉。只不過現在化妝品慢慢脫落,月球表面一樣的皮膚再也沒法回避。
縣建筑工程質量監督站:對施工企業和監理企業要建立不良信用記錄
制造問題的施工方輕描淡寫,沒能發現問題的驗收方把責任全部推向施工方。而蒙城縣建筑工程質量監督站站長葛美泉表示,和諧家園小區的所謂“竣工驗收”,根本就不正規。
葛美泉:用戶反映的問題確實存在,施工單位沒能嚴格按照圖紙施工,監理單位沒有嚴格執行監督。工程檔案材料沒有提交,沒有竣工驗收備案,不能交付。按照法律法規,要對施工企業和監理企業要建立不良信用記錄。
目前,蒙城縣建筑工程質量監督站已經組織相關部門對出現問題的13號樓和19號樓進行了檢測,等檢測報告全部出來以后,才能具體研究解決方案。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寒士俱歡顏。一千多年前的詩句,對于今天和諧家園小區的業主來說,仍然遙不可及。不求金碧輝煌,但求風雨不動,如此樸素的愿望為何難以實現?事件進展,中國之聲將持續關注。